魏縣縣委書記盧健介紹,該縣舉全縣之力打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了貧困戶產業就業、政策保障、結對幫扶3個全覆蓋,2017年有7816戶、25479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24戶、5230人。
●產業就業全覆蓋,夯實脫貧增收基礎
7月4日,魏縣沙口集鄉劉屯村“扶貧微工廠”內,100余名留守婦女正熟練地操作縫紉機等設備制作服裝和箱包。工廠負責人閆紅芬說:“廠里每吸納1名貧困戶政府補貼500元,補貼資金夠交房租,實現了零風險返鄉創業。”
“工廠建在家門口,打工不再往外走;政府鋪就脫貧路,生活富裕有奔頭。”劉屯村村委會主任肖愛民介紹,“扶貧微工廠”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增強了“造血”功能,讓留守婦女有了穩定收入。
魏縣是勞務輸出大縣,立足在外能人多、在家留守婦女等“半勞力”多的實際,該縣創新建設“扶貧微工廠”,通過“大企業+微工廠+黨支部+致富帶頭人+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讓留守人員在家門口就業,探索出一條群眾增收、村集體增益、企業增效、產業增強的產業化扶貧新路。
采取“村建、企用、鄉管、縣補”的方法,魏縣對村集體投資新建、改建“扶貧微工廠”實行全額補助,分3年補助到位,建成驗收后一次性補助80%,所形成資產及資產收益歸村集體所有。目前,全縣發展“扶貧微工廠”252家,帶動貧困人口就業6000余人,實現增收超億元。
產業是脫貧之基。魏縣把產業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主攻方向,探索建立“3+X”長期穩定脫貧增收模式。“3”即勞務輸出、股份合作、“扶貧微工廠”,“X”即因村因戶選擇光伏、電商、鄉村旅游等扶貧模式。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對象,通過“扶貧微工廠”、技能培訓等助其增收;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對象,通過“量資入股”股份合作、光伏扶貧等模式實現分紅收益,實現貧困村、貧困戶產業就業全覆蓋。
●政策保障全覆蓋,兜住貧困底線
針對貧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就學、住房等致貧返貧因素,魏縣打出政策組合拳,建立對貧困群眾的長效扶貧機制。
健康扶貧方面,在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基礎上,縣財政拿出300萬元設立“政府健康扶貧救助基金”,建立醫療救助“四重保障”機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醫保個人繳費部分進行資助,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供養對象按比例進行資助。
教育扶貧方面,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高中教育“三免一助”政策的同時,縣財政拿出200萬元啟動資金并吸收社會資金,成立“貧困家庭大學生資助基金”,對貧困家庭考上大學的孩子給予5000元至1萬元資助,確保貧困家庭學生上得起學。
危房改造方面,在全縣開展大走訪、大篩查,對所有危房全部改造。去年以來,縣財政投入7500多萬元,完成1182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張二莊鎮禮教村貧困老人王高臣,過去一直住在兩間破瓦房里,去年經過申請、審核等程序,縣里幫他建設了兩間裝配房。
●結對幫扶全覆蓋,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幫扶干部幫俺找到脫貧門路。”7月4日8時許,魏縣沙口集鄉漳河村貧困戶趙彥來到村木材廠上班。自打與縣安監局干部李明“結對”后,趙彥從貧困戶變身“上班族”,生活變了樣。“以前住的是破舊危房,收入全靠兩畝地。”趙彥說,現在上班每月能掙近2000元。
為推進精準扶貧,魏縣組織5446名黨員干部與24270戶貧困戶結對子,每名黨員干部聯系3至5戶貧困戶,從產業、就業、資金、信息、助醫、助學等方面精準幫扶,實現貧困戶幫扶全覆蓋。
結對幫扶實行“一戶一策”,根據貧困戶家庭情況,因人而異制定脫貧計劃。魏縣四大班子領導帶頭走村入戶,幫助貧困家庭謀劃產業、指導就業、解決生產生活難題。同時建立定期督導、電話抽查、實地查驗等推進機制,大力宣傳先進典型,激發干部幫扶熱情。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魏縣各級幫扶干部共為貧困群眾提供幫扶資金、物資折合450余萬元,謀劃扶貧產業項目2435個,幫助就業1512人,幫辦實事5.2萬余件。(通訊員王德峰、郭海民 記者劉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