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婚禮
27日早8時,邢臺市橋西區西由留村,歡快的音樂聲已起,32歲的焦春全在做著迎親前的最后準備。
除了常見的拱形門外,門口前所寫的“低碳環保辦喜事,新式婚禮迎淑女”的對聯似乎預示著這次婚禮的不同之處。
一個小時后,穿戴一新的焦春全出發了,除了放鞭炮的朋友們,陪伴焦春全出發的只有包括姐姐在內的三名年輕女子,她們是為了迎親。
沒有其他車輛,沒有擁擠人群,一行人沿著村莊內的道路徑直走向新娘所在的村莊。
據焦春全姐姐介紹,弟弟與現在的新娘經人介紹,兩人對婚禮的舉辦有著自己的理解,“從開始就不愿意鋪張浪費,大興車馬。”
而在焦春全看來,首先新娘就在距離自己村莊一公里外的悟思村,不太遠,而后,選擇步行,不管是不是首創,但感覺很浪漫。“當然,與之前常見的婚禮相比,這樣的婚禮環保得太多了。”
三十分鐘后,新郎一行達到新娘家。
上午10時,新郎和穿著婚紗,戴著蓋頭的新娘一起從悟思村家中出發。
一路上,這個別致的婚禮引來眾人圍觀,在感慨新意的同時,許多村民也感覺這同樣需要勇氣。“但與傳統的婚禮相比,這樣的探索非常值得。”
記者從村民口中獲悉,對于緊鄰兩家卻仍需大量車隊,繞行很遠路線的婚禮已經詬病許久,“面子上的事,太浪費了。”
記者跟隨一路發現,這樣的婚禮最累的就是鋪設地毯的人了。由于新娘穿戴婚紗,免得灰塵上身,一路上兩位新人均需要踩著紅地毯,走過一段,就將不用的地毯卷起,跑至前面,重新鋪設。“累歸累,但感覺新鮮。”新娘在走進新郎家后,說自己非常滿意,表面上的隆重沒有必要,重要的是兩人真心相愛就好。
創意不斷
而在之前,摒棄傳統婚禮模式的創意一直在嘗試。
禁燃爆竹,換成氣球;汽車尾氣有污染,那就改成人力觀光旅游車。在2014年1月21日的一場婚禮上,一對“80后”年輕人以另外一種看似另類的形式度過了一段最美好的時光。
當日一大早,邢臺市康復醫院家屬院3號樓前就開始熱鬧起來,住在該單元樓的麻磊從這里出發,去迎接未婚新娘李朋沙。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與其他婚禮稍有不同的是,來現場迎親的轎車明顯少了許多,而昔日喧囂異常的鞭炮,此時也悄然換成了更為喜慶的氣球。代替轎車的是麻磊從邢臺七里河景區租借的八輛人力觀光旅游車,兩人在前面蹬,后面還可以坐兩人,對于這樣的新鮮玩意,許多年輕人躍躍欲試,稍經調試,就可以駕輕就熟。
而在2011年8月8日,邢臺一對新人以8輛叉車的形式舉辦了自己的婚禮,在當時引來輿論圍觀。據了解,新郎孔清洋曾是一名叉車司機,新娘申立坤是一個叉車銷售人員。新郎在購買叉車時,與新娘認識。隨后,兩人開始戀愛,并最終決定相守終身。談婚論嫁時,他們突發奇想,就用叉車組成一支婚車隊,既個性又省錢。當天,面對記者的采訪,新娘簡單又質樸地說:“我看中的是他這個人,不管他用什么車來接我,我都會嫁給他的。雖然,我的婚禮坐的不是什么名貴車,但我覺得比那樣的婚禮更精彩。我的婚禮與眾不同,我會銘記終生!”
低調有內涵
邢臺著名文化學者尹紀周認為,在這個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時代,“徒步結婚”的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結婚形式,無論是新人的有意還是無意,本身附著一種當前非常時尚而且特別值得提倡和欽佩的低碳環保理念,雖然簡樸卻不簡單,反倒顯得“低調奢華有內涵”。
在其看來,媒體及時發現和報道,給予必要的肯定、引導,也是非常必要的,會起到《弟子規》中所言“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之效。因為稱贊別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種美德;別人聽到你這樣說他,就會更加勉勵自己。近年來,新人們結婚的方式越來越追求創意、新奇、個性,引導得當,傳播正能量就會從自發走向自覺。
其實,只要兩個人感情深厚,外在結婚形式是很次要的,今后能否真心相愛、經營好家庭、婚姻,攜手一生,這才是最重要的。年輕人曾一度盲目地追求星級酒店、豪華車隊這些所謂的高規格,不僅使婚禮成為一種負擔,對婚禮本身也是一種曲解,是毫無意義的炫耀。徒步結婚,形式簡單,意義和價值不一般。越簡單的婚禮,顯得更加浪漫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