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餉”是部分地方官場的頑疾。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在河北、山西、福建等地調研了解到,全國目前清理清退“吃空餉”人數已達16萬多人,部分地區追繳資金達上億元,其中教育、衛生系統是重災區。
教育、衛生領域“吃空餉”最嚴重
據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全國目前已清理清退“吃空餉”人員16.2萬多人。除了上海和西藏外,全國各地都存在“吃空餉”現象。在教育、衛生領域尤其嚴重。
據河北省紀委介紹,該省在教育、衛生系統共清理出“吃空餉”人員12750人,占全部“吃空餉”人員的45.9%。
福建、山西等地的教育、衛生系統也是“吃空餉”高發行業。福建省閩清縣紀委近期就查處了一例此類案件。該縣東橋鎮中心衛生院醫師林飛媚擅自離崗到廣州經商,但東橋鎮中心衛生院不僅未報告,反而虛編其工資表,騙取財政下撥的工資經費達7萬多元,用于日常開支和繳納社保費用。
浙江省永康市曾經對“吃空餉”人員進行自查自糾,清理的192名人員,涉及教育、衛生、交通等幾十個部門,其中教育系統人員達88名,占到45%。
河北省紀委一位經辦人員分析認為,一方面教育、衛生本身屬于兩個大系統,在人數上比較多,另一方面,事業單位系統與公務員系統相比,在編制管理上更欠缺規范,所以這兩個領域“吃空餉”人數比較多。
基層“吃空餉”現象相對嚴重。以河北為例,縣級“吃空餉”人員占清理范圍人員比例達1.33%,這意味著1萬個屬于清理范圍的人員中就有133個“吃空餉”人員,經濟狀況較差縣的情況更為嚴重。
在編不在崗占了“吃空餉”人員大多數。河北省紀委調查發現,在“吃空餉”人員中,在編職工長期病事假的人員最多,占到總數的38.9%;其次是到齡未辦理退休手續人員,占到總數的15.7%。
“吃空餉”暴露編制管理三大漏洞
記者采訪發現,個別領導干部利用權力為“吃空餉”人員提供方便,甚至弄虛作假,為子女和親朋好友安排“吃空餉”。有些受黨紀政紀處分、被司法機關羈押和受到刑事處罰未按規定進行工資核銷(減)。
據《大河報》報道,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教體局局長的女兒在上學期間就端上“鐵飯碗”。根據黑龍江省專項清理工作的情況通報,黑龍江鶴崗市公安局原局長林勝先早在2007年就因行賄罪被判刑,但一直被保留其級別、工資待遇。
記者調查了解到,發生“吃空餉”現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利益驅動。“一些領導干部存在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理,想著自己在位的時候為上學的子女安排個好崗位,以后有個保障。”山西省臨汾市一位縣人事局局長說。
二是執行制度不嚴。有的單位領導怕得罪人,對一些“吃空餉”現象聽之任之。“吃空餉花的是財政工資,不花本單位的錢。”山西臨汾市一位縣級市的人事局長說,“每個單位哪個人在崗不在編,每天不上班,單位領導是清楚的,但有些領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位人事局長說:“吃空餉一般都是領導干部、有關系、上面打招呼,作為基層單位部門很難處理,即便是作為縣級領導也很為難。”
另外,有些人員變動信息溝通不暢,讓個別人員有機可乘,紀檢、人事部門很難了解具體情況。福州市羅源縣紀委一位負責人說,“基層單位領導要負起管理責任,加強責任追究,一旦發現從重處理。”
嚴厲問責杜絕“吃空餉”歪風
為狠剎“吃空餉”歪風,有關人士認為,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通過同級和上級監督堵住“吃空餉”的漏洞。福州大學社會系主任甘滿堂建議,一方面同級要建立工資和人員公示制度,便于單位職工監督,另一方面上級部門要定期對下級進行人員和費用審計。
其次要提高違紀違規成本。“現在發現一例,清退了事,對單位領導有時候也是警告了事,甚至就沒有處理措施,違紀成本太低。”山西臨汾市一位基層人事局長說,這導致單位領導監督不到位、處罰不到位。
另外,福建信德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寶勝認為,“吃空餉”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或侵吞公共財物,涉嫌觸犯詐騙罪或貪污罪,部門負責人也可能涉嫌瀆職罪,應該追究其法律責任。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目前對如何處理“吃空餉”現象沒有明文規定,最多就是清退、開除,應該有針對性的可操作辦法,建立一套防范“吃空餉”的機制,該清理清退的必須全清,該問責的必須嚴責,對相關的單位和相關領導人員都要追究責任,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類問題。
海南官員偷情 遭妻子率眾親戚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