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磁縣都黨鄉的冶子小學,有這樣一對“夫妻檔”教師,扎根山區18年,把青春和愛心奉獻給山區的教育事業。他們用無私奉獻,點亮鄉村的啟蒙之光,滋潤鄉村教育的沃土,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不忘立德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的教育者本色。
圖中正在討論課案的兩位教師就是申曉亮和楊冬梅,2002年他們畢業后,放棄了外地較為優越的教學條件,回到山區的家鄉任教。他們先在都黨中學教課,后因工作需要調入冶子小學任教,他們就像樹苗深深地扎根在這片土地上,呵護著山區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早期的冶子小學教學條件極差,沒有圍墻,教室里光線昏暗,校園的路也都是土路,孩子們課間玩耍經常變成“土孩子”。看著孩子們一身臟,申曉亮、楊冬梅夫妻二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心想著讓孩子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改造好校園,夫妻二人吃住在校,以校為家,自己動手栽種綠植。申曉亮十幾年里不斷爭取資金支持,建造圍墻、硬化校園地面、翻新樓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健康、安全、愉快的學習環境。
冶子小學的42名學生中,有一半是“留守兒童”,課后輔導成了一大難題。夫妻二人經常入戶走訪,了解孩子們學習上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難題。疫情期間,楊冬梅用釘釘開設網課,批改作業。有的學生作業提交少,他們就進行家訪,發現是因為父母在外務工,爺爺奶奶不會用軟件,于是就手把手教孩子們如何用釘釘,一遍遍地語音留言,錄制解題過程讓孩子學習。
“既然當了老師,就要把孩子教好,來不得絲毫馬虎。”這是夫妻二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們和其他幾位老師憑借嚴謹認真的態度,扎實開展教學工作,冶子小學的成績也十分亮眼,連續4年被鄉黨委政府評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冶子小學覆蓋兩個行政村,涉及困難學生19人,申曉亮、楊冬梅夫妻倆多次入戶宣傳、走訪,做好教育資助工作。
冶子村一名學生的父親因車禍意外離世,母親是智力一級殘疾,娘倆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十分困難。夫妻倆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熱心地幫助該學生申請資助,還時不時到家中給她輔導作業,與她談心。得益于他們的熱心幫助,孩子在校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孩子的爺爺奶奶都很欣慰,總是拉著他們的手說:“謝謝你們,多虧有你們幫忙。”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在鄉村教育一線,這對夫妻俯身作路,甘為人梯,讓更多孩子走進更廣闊的世界,而他們依舊扎根鄉村,信守著最初的承諾,堅守著對教育事業的那片初心,矢志不渝!
■圖文:俎碩琦 肖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