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好家風 代代傳”,
就是說
良好的家風對下一輩有著深遠的影響,
決定了他們出門在外,
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底氣。
在元固鄉胡莊村,
有這樣一家子,
四世同堂、家庭和睦,
是周圍群眾羨慕的幸福家庭。
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一家子~
干凈、整潔的一個小院,種著花草、養著家禽,雖然不是豪華的高樓、別墅,但倍感溫馨。
1 家庭,人生的第一課堂
這家主人是位精神矍鑠的老人,
他叫王獻忠,今年73歲,
是位有著40年教齡的退休教師。
他熱情地拉肥萱萱坐下拉起了家常,
王獻忠當年除了給自己的父母養老,
還要照顧一個因參加抗日戰爭而致雙目失明的叔叔。
叔叔生前是五保戶,
受父母影響,
他對叔叔關愛有加,
每天不顧農活、家務的忙累,
都按時給叔叔按摩捶背,
四季都能按時給叔叔洗澡理發。
王獻忠深知生活于無明的世界里
是多么的痛苦,
便給叔叔花42元錢買來一臺收音機,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
42元可算是天文數字啊!
叔叔每每聽著收音機都哈哈大笑。
叔叔享受了晚輩無比的關愛,享年86歲。
思慈母,淚紛紛,難忘卻,養育恩,兒自幼,孤獨身,如珎寶,掛娘心......祭母文,對母親的思念,讓人感懷,字字泣血,催人淚下。
說話中,
王獻忠老人也表達了對叔叔深深地懷念,
叔叔對他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
曾是軍人的叔叔,
時常告誡晚輩們要奉公守法、愛黨愛國、
窮死不當賊、餓死不偷盜、困死不賭博、
堅決跟黨走、不迷信任何反動邪教,
鄰里要和藹、尊老愛幼。
現在王獻忠老人又傳承了父母和叔叔的家訓,
同樣也這樣教育子女,影響著子女。
家中墻上的百孝篇,是這家人最基本的準則。
孝心,代代相傳
五年前,王獻忠的妻子感覺身體不舒服,
兒媳梁月梅知道后,
馬上告知丈夫王臣光,
兒子、兒媳主張立即住院治療。
元瑞香的病情得到及時治療,
再加上子女、兒媳的精心照料,
使其得到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他們的家庭以王獻忠為長輩
已是“四世同堂”。
兩院分住,
兒女孫子及兒媳孫媳都很孝順,
每天幾遍回老家看望和照顧老人,
家中的大小家務都不用自己動手。
王獻忠夫婦已過七十,
兒子、兒媳經常給
父母洗腳、洗頭、剪指甲。
言傳更需身教,
孝心刻在了這家人的內心深處,
晚輩對長輩尊重、孝順,
長輩對晚輩亦是關心、愛護,
在肥萱萱與王獻忠老人交談時,兒子、兒媳帶著重孫來到了家中,兒媳不善言辭,但十分能干,縫書包、做飯、收拾家務......小朋友看到奶奶在做家務也來幫忙。
傳承,家風的力量
王獻忠老人每逢星期天便做些好吃的飯菜,
把所有晚輩們召集過來,歡聚一堂,
大家會把生活、工作情況向老人匯報,
他也經常教育晚輩們
要互相理解,相互幫助,
孝老敬老,要做一個忠厚孝順的人,
不做一點違法的事,
不辦一絲損人利己的事,
給胡莊村民樹立好的榜樣。
好的家風,立品格,
好的家風,定性情,
好的家風,樹志向,
王獻忠老人的孫子、外孫,
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積極向上,
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
踴躍報名參加民兵軍訓,
增強國防建設基本知識。
孫子王志剛連續五年用自己打工掙的錢,
每逢新年都給爺爺、奶奶、父親、母親
各買新衣一套,
今年元月份又給爺爺購買智能手機一部,
爺爺雖然責怪孫子太浪費了,
但是內心還是十分欣慰的。
每逢節假日,
就開車帶著爺爺、奶奶到旅游景點觀賞。
“一家人好著哩,孩子特別孝順,
家里老人也特別好......”
這是鄰里對王獻忠一家的評價。
晚輩孝敬長輩,長輩愛護晚輩,
自然形成了一個四季如春的溫暖家庭。
4 幸福,就是家庭美滿
Part four
王獻忠老人畫的壽星圖
老人所寫的書《秋實集》手稿
家庭和諧、兒女孝順、生活和順,
退休后王獻忠老人喜歡寫作、畫畫,
他還是河北省楹聯協會會員、
邯鄲市書畫研究會會員、
肥鄉區楹聯協會會員、
肥鄉區書畫研究會會員,
在2015年被評為老干局學雷鋒先進個人,
最美老干部。
他的家庭也曾被鄉政府評為
“和諧美好家庭”。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
從孝親敬老、興家樂業
走向愛國愛民、心懷天下,
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才能讓小家更加幸福,
讓社會更加和諧,
讓國家更加昌盛。
圖編:宋曉璞
(微觀肥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