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羊不能急,吃八分飽剛剛好……”今年36歲的王文勝嘴角微微上揚,立在羊舍里即興講起了他的“養羊經”。
王文勝在羊舍里忙碌。(受訪者供圖)
新春時節,若非記者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位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正是昔日村民眼中的“貧困戶”。
7年前,王文勝的父親因心腦血管疾病去世,母親也常年體弱多病,欠下了不少外債。那一年,王文勝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貧窮像一座大山,讓這個本就個頭不高、皮膚黝黑、不善言談的小伙愈加沉默寡言。眼看一批批同齡人陸續結婚生子,王文勝的對象卻還沒有著落,用鄉鄰的話說,“哪家姑娘能瞧上他!”
近年來,特色種植養殖成為河北農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2020年,邱縣在鄉村大力推廣發展肉羊養殖產業,打造肉羊產業集群項目,扶持返鄉創業人石廣在前小河套村建起了標準化養羊基地,140棟連片育肥羊舍蔚為壯觀。
位于邱縣前小河套村的標準化養羊基地。(受訪者供圖)
過去,村民傳統養羊模式粗放,不僅臟亂差,產量和質量都不高,而今新引進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模式讓村民大開眼界,同時增加了近千個就業崗位。經過培訓,王文勝也成為基地一名養護員。
“別看他平時比較木訥,但是心靈手巧,一教就會。”石廣說,考慮到王文勝家特殊情況,基地為他免費留了一間宿舍。
盡管每天早晚各喂一次羊就夠了,但是剩下時間王文勝都選擇“泡”在羊舍,詳細記錄羊的生長情況。時間久了,他竟掌握了一項過人技巧——聞音知?。核軓难蚪新曋斜鎰e出羊的健康狀況;通過咳嗽、打噴嚏等癥狀,第一時間發現羊的病灶苗頭……
“別的羊都在搶食,它卻呆立不動,這時用手摸耳朵,如果發涼,就可能感冒了,需要打針;如果溫度正常,就表示積食,需要喂些山楂等開胃藥……”談起養羊竅門,王文勝一改平日沉默。
細心好學的王文勝很快成為養羊行家里手,許多養殖大戶都跑來向他請教,有的甚至干脆把羊直接交給王文勝養殖、管理,每月發放工資。各項收入加起來,王文勝一個月能掙8000多元。
這個春節,羊肉市場火熱。更讓王文勝欣喜的是,自己去年通過技術入股,與養殖大戶王鳳美一起合作養羊,喜獲“大豐收”,大年初六他收到了4萬元分紅。
乘著鄉村振興政策春風,當地像王文勝一樣持續增收致富的脫貧人口比比皆是。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曹金朝介紹,2022年,當地投入財政資金近2000萬元用于特色產業項目,成功培育了以肉羊、紅薯、玫瑰花為代表的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現代農業園區8個,為當地弱勢群體大量就業崗位。
如今,年薪過10萬元、已在當地遠近聞名的“羊倌”王文勝,不僅還完了外債,還翻修了自家房屋,日子過得蒸蒸日上,親戚朋友春節來串門都不忘給他介紹對象。
“現在文勝找對象標準可不低,他還要挑挑揀揀嘞。”鄉親們調侃道。(記者杜一方)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