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穿行在坦桑尼亞第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60多歲的出租車司機Woass對中國贊嘆有加。
中國石油9.09-0.26-2.78%天津港19.81-0.86-4.16%國人非常有能力,勤奮有加,那些在這座城市里揮汗建設的都是中國人。
Woass并沒有實際接觸過太多中國人,他對中國的好感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那時中國給予了坦桑尼亞慷慨的巨額援助,時任總統尼雷爾不但與毛澤東成為朋友,還效仿中國在坦實行了少見的半軍事化、高效的政府治理。
同樣是出租車司機的Ali對中國的印象迥然不同:20歲出頭沒有找到穩定工作的他認定是大批中國人的到來搶走了他的工作機會,而且還有很多中國人非常“狡猾”地教會了當地工人技能,讓他們為中國人工作。Ali從沒與中國人打過交道,這樣的印象完全來源于同齡朋友們的閑談。
類似分裂的印象經??梢砸娭T當地媒體,背后是兩位普通坦桑人年齡差距所折射出來的歷史。
與不少國際媒體驚呼“中國突然涌入非洲”不符的是,中國在非洲早已存在,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向非洲提供大量金錢和實物援助;到了80年代以基礎設施建設承包為主;21世紀開端后大量中國商品進入非洲,雙邊貿易額陡然上升;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進入非洲,“從前是周恩來總理代表的中國,而今天非洲街頭上一位修路的工人也代表著中國”,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說。
前后在坦桑生活工作過20多年的汪路生在1984年被選派為援外專家首次來到坦桑,他對《財經》記者回憶,出國前經過了長時間的培訓,不僅技術援助的質量要遠遠高于在國內的標準,還被告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乎中國的形象。如今,據中國駐坦使館統計,在坦約有中資公司500家,華人約3萬人,實際數量還要高于此。
中國在非洲遭到的種種詬病,恰如成長的煩惱:從不起眼到隨處可見的中國存在,各種問題自然被暴露以及放大;同時當地的中國人在遵守當地法律、市場競爭時確實存在先天不足。
正如商務部前副部長、長期從事對非工作的陳建所警告:我們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是經過多少年奮斗得來的,但現在卻在消耗著這筆寶貴的資源。
中國商品
位于達累斯薩拉姆市中心區域的卡利亞庫市場是個有著80多年歷史的商貿區,這里也是東非最大的中國商品集散中心。市場內共有3000多家商鋪,其中有500家都是中國血統。
一位坦桑商人平均每兩個月就會去中國進貨,商品主要以箱包和運動類服裝為主。做這門貿易生意已經有十年左右,近幾年來原本紅火的生意遭遇來自中國的競爭,“不斷有中國商人涌入,坦桑尼亞的商業將會遭遇滅頂,這種零售業小生意應該是給本地人謀生的”,面對《財經》記者,這位商人的聲音不斷提高。
據了解,坦桑尼亞法律禁止外國人從事零售業,但中國有不少商人掛著批發的招牌做著零售的買賣,在當地造成價格競爭,同時還提高了租金。
中國在卡利亞庫的存在從無到有,到今天的500多家,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發展與中國國內的經濟和競爭環境不無關系。據卡利亞庫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路統計,首批來坦的商販可追溯到1997年到1998年,那時中國的小商品市場開始有所萎縮;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潮在2007年-2008年開始來到,那時在卡利亞庫的中國商鋪達到200家;不過相比于金融危機,小企業在2011年受到了更為嚴重的沖擊,卡利亞庫的中國商鋪迅速發展到500家,若加上未合法注冊的,可以達到700余家。
坦桑尼亞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雖然近年來憑借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吸引了外國投資,但其失業率仍然處在低水平。
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呂友清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將高失業率列為坦桑經濟的主要擔憂。坦桑尼亞工業基礎差,工業增加值僅為GDP的9%,由于對人口流動不加限制,大量農村人口涌進城市,城市失業率可達20%,在達累斯薩拉姆有30%,女性失業率更可達到50%。“總統基奎特都承認,如果失業問題難以解決,阿拉伯之春發生在坦桑尼亞不是不可能的。”呂友清表示。
就業問題成為敏感問題,坦桑尼亞政府也多次開展行動,試圖清查那些以投資為名行零售之實的違規中國商人。據一位在坦多年的商人回憶,移民局在2006年、2008年和2011年都曾有大規模抓捕華人的行動。中國在坦大量從事商貿活動以及從事建筑業的勞工,被視為擠壓了當地人的工作機會,成為中國在坦桑尼亞的一大負面影響。
此外,隨著中國商人一起涌入的還有大量中國商品--中國商人和中國商品是在新一階段坦桑尼亞人對中國的主要印象。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坦桑尼亞最大的貿易伙伴,2000年中坦雙邊貿易總額僅為9053萬美元,2013年雙邊貿易額達36.9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額31.4億美元,進口額5.5億美元,處于絕對順差地位。
“在援助之后,坦桑對中國的下一階段印象就是,中國商人帶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來了,也不乏假冒偽劣產品。”坦桑尼亞調查記者協會會長Shermarx Ngahemera對《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現在事情開始有所轉機,中國駐坦使館和中國商會都做出行動解決假冒產品泛濫的問題。例如使館宣布,對于進口假冒偽劣商品的坦桑尼亞商人將不再予以發放簽證,同時大力支持坦桑海關進行查處。民眾也開始了反省。Shermarx Ngahemera稱,坦桑輿論開始傾向于責怪是本國商人將假冒偽劣產品從中國進口進來;而上述那位憤怒的商人在最后也將問題的矛頭指向政府:“政府雖然聲稱要加強工作許可證管理,但由于腐敗,情況并沒有太多好轉。”
中國因貿易的失分也開始隨著在坦商業活動的性質轉變逐漸緩解。坦桑尼亞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再勝預測:“趨勢應該是投資會越來越多,僅僅從事貿易活動將會越來越艱難,有實力的貿易商早已轉做大型批發。我的感覺是,中國人的層次和投資規模都在不斷提高。”
投資帶來的新問題
黃再勝八年前與合伙人一同創立了注冊在坦桑的建筑公司。他所在的建筑工程承包行業,是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
目前中國企業在坦工程承包市場的市場份額高達80%,每年承包額大約為40億美元。在招投標過程中,排在前十位的大多為中國企業。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隨之而來--不論對于黃再勝的私營公司,還是中土集團這樣已經在非洲經營了50余年的國有企業,這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呂友清大使也將其列為抹黑中國在非洲形象的頭號問題。
惡性競爭最經常的形式是不計后果地壓低價格、互相詆毀、在當地政府內部進行經營等手段也屢見不鮮。“現在逐漸意識到中國人之間的競爭、有些甚至是不擇手段的競爭,不僅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對中國的形象也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中土集團前董事長劉志明對《財經》記者表示。
低價競爭還會造成工程質量的隱患,“我很擔心過幾年會出問題”,呂友清不無擔憂。2012年時,坦桑尼亞公路每公里造價在50萬美元左右,目前還有所增加;但在周邊一些國家,公路每公里造價已經低至三四十萬美元。“三五年之后會發生什么?(如果出問題)非洲人不會指責這條路是哪一家中國公司修的,只會歸咎于中國人。”呂友清表示。
這與坦桑尼亞使館的管理不無關系。首先是市場準入門檻。據中國駐坦桑尼亞經濟商務代表處代表林治勇向《財經》記者介紹,根據商務部對外投資管理辦法,坦桑尼亞是39個特殊國別之一,規定若無新的援外工程,不允許新的工程承包企業進入坦國市場。
此外,2009年還成立了中資承包商會,通過內部認定的規章制度約束企業行為。在過去三年內,主要是對競標時提出低于常規的低價競爭進行處罰,處以短則半年、長至一年停止投標資格的懲罰。林治勇透露在其任期內,已經對幾家會長單位進行過處罰。
不過,這種管理方法很難完全復制到其他非洲國家,對于私營企業的約束也有限。林治勇坦言,隨著中國在坦桑礦業投資的增加,他正在推動建立類似的礦業企業協會,但與在坦工程承包商多為國有企業不同,礦產投資企業多為民營企業,“管理也就更為復雜”。
劉志明也認為,從整個非洲市場來看,雖然政府采取措施管理低價競爭問題,但“還沒有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沒能完全杜絕這種問題”。
資源投資是中國投資在非洲的另一個敏感地帶。非洲雖然貧窮,但對資源的保護有來自于原始宗教的信仰,再加之非洲國家多沿用殖民時期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在環境保護立法方面有些比中國還嚴格;此外,還有殖民時代被掠奪的歷史記憶,對中國在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的指責多源自中國對非洲的資源投資。
2012年的油氣大發現讓坦桑尼亞正在成為天然氣出口的潛在明星。2012年5月,英國天然氣集團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先后在坦桑有了大發現,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稱,坦桑尼亞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約40萬億立方英尺,價值約1500億美元,相當于坦桑尼亞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約220億美元)的6倍-7倍。IMF在今年8月公布的報告中稱,坦桑尼亞已經擁有在未來十年成為主要的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國的良好機會。
在此前景下,中國也開始進軍坦桑的資源領域。2011年11月,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承建的全長532公里的天然氣管道以及兩個天然氣處理廠項目開工,總金額12.25億美元,是目前中坦雙邊經貿合作中最大的一個承包項目。
這一被譽為第二條“坦贊鐵路”的工程在施工初期遭遇當地人對施工的阻撓。這條天然氣管道將天然氣從南部的Mtwara運至達累斯薩拉姆,被坦桑尼亞政府視為是改善該國長期電力緊缺、促進經濟增長的優先項目。開工伊始,Mtwara當地居民進行了游行示威,聲稱這一屬于當地的自然資源應該首先用作幫助改善當地貧困的狀況,而非運往他處,此后和平游行演變成暴力事件,當地警方稱造成7人死亡,數十人被捕。
在暫時停滯后,這一項目繼續進行,并預期將在2015年6月按計劃完工。Shermarx Ngahemera和中國駐坦桑尼亞使館都認為阻撓事件主要源于坦桑在野黨的挑唆,但大量的報道仍然給項目承建方中國帶來不少負面壓力。
Shermarx Ngahemera提出,在這個項目上中國實際上也存在一些問題:一個如此大規模項目的正常程序應是政府批準后對民眾進行廣泛宣傳,讓其了解這個項目;但中石油則是在兩國間協議簽署后,立即就進駐開始施工準備,當地民眾完全不了解情況,對項目也就生起反感。“應該讓民眾完全了解將要發生什么,才能保證今后施工的順利。”
這種以中國思維在非洲行事的做法,是給中國形象抹黑的另一個負面因素。相比于企業不恰當作為所受到的炒作,中國人作為個體在坦桑的行為累積了更多、更難消除的負面形象。
坦桑尼亞及大部分非洲國家都對象牙、犀牛角、礦石等當地寶貴的自然資源嚴格禁止私帶出境,但這恰是不少中國人熱衷于收藏的物品,私帶出境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人缺乏法律意識、明知不可為而偏為,也就造成了坦桑尼亞警方、海關對中國人的普遍性“苛刻”。
“我應該是70多個國家駐坦大使中,遭遇領事保護問題最多的大使。中國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其他國家外交官很少遇到。”呂友清有些無奈。
加分艱難
各種負面因素在慢慢侵蝕著積累下來的良好印象,中國已經在展開各種活動試圖挽回,但這些希望加分的行動還不夠成熟和深入。
坦桑尼亞和不少非洲國家類似,擁有從氣候到資源的優良自然稟賦,但政府治理方面的缺失影響著該國的健康成長。中國愿意將三十年來的成功治理經驗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傳播,非洲國家則艷羨中國在短時間內讓數億人脫貧。兩方面一拍即合,中國向非洲國家官員提供前來中國學習考察的機會,讓雙方的距離拉近不少。
坦桑尼亞出口加工區管理局主任Adelhelm Meru就曾兩次前往中國天津港[-4.39% 資金 研報]參觀學習,對中國沿海工業園區的管理模式十分推崇,他聲稱坦桑尼亞正在計劃興建的巴加莫約工業區就希望以中國的工業園區作為藍本發展。
Adelhelm Meru與《財經》記者談起中國來,滿是贊譽,并表示中國的投資給坦桑尼亞的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利好。被問及中國屢屢被詬病“掠奪非洲資源”,他毫不猶豫地表示,與中國在資源方面的任何合作都是“雙贏”的。
對坦桑尼亞官員進行培訓是援外培訓的一部分。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將對非洲官員和技術人員提供技術培訓作為援助的一環,自2006年中非論壇以來力度不斷加大。林治勇介紹,每年中國為300名-400名坦桑尼亞官員提供培訓,內容從治國理政到教育、醫療衛生等全方位內容。
“一方面加深了這些官員對中國的理解和認識,對雙邊政治經貿工作的開展也非常有利。”林治勇介紹,“不少官員去過一次中國后,再打交道確實不一樣。以前對你愛搭不理,去了以后馬上佩服你。”
此外,中國為當地年輕人提供獎學金來中國接受高等教育、在當地與上至總統、下至縣長的關系熱絡,這樣的溝通互動都可以為中國的形象加分。對非洲政府高級關系的依賴,正是中國特色的一種。但在非洲大部分已經實行了民主制度的國家中,僅僅與上層的良好關系是不具備根基的。
硬幣的另一面是中國與當地民眾交流較少。已經來坦六年的張鳳龍就觀察到,中資企業已經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生活圈子,與當地社會的融入度較差?;A設施建設、電力等項目由于可以為當地生活改善謀福利受到的影響不大,資源性項目就很容易受到詬病,這與中國不注重基層不無關系。
呂友清也對《財經》記者指出,歐美國家重新重視與非洲的關系,相較于他們,中國對非交往存在著一些先天不足:在語言、宗教、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方面,非洲與歐美有著更深層次的淵源;對輿論有著更多的控制權,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已經在非洲長期生根,他們的援助項目大多直接面向基層,且有大量志愿者參與,好感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生成。
這種客觀清醒的認識正是在非洲長時間耕耘所得到的,中國與非洲打交道的方式也在慢慢發生改變。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項目正在越來越多地從體育館、會議中心等地標式建筑,轉向更接地氣的民生項目,企業也將社會責任作為必修課之一,更可期的力量來自于正在不斷涌入的中國投資。
按中國駐坦使館的統計,中國工程承包公司在當地的用工比可達到1∶8到1∶10,即有10個中國工人的工程項目,會雇傭80個到100個當地人;日漸受到重視的制造業的數據更加可觀,剛剛來到坦桑尼亞投資的東奧紡織廠已經有千余名職工,中國管理人員只有數十人。
在中國的建筑工地上,在中國投資的農場里,有不少追隨著同一家企業、從最底層的技工做到管理人員的非洲勞動者,他們正在構筑著對中國的新印象:來自中國企業的機會讓他們得以看到家鄉之外的世界、掌握未曾接觸的技能,依靠自己的勞動改善著全家的生活。
正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Jacob Kehinde Olupona所說,雇傭當地的員工,投資本土人才的教育,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創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影響力;而他判斷,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模式,可能不同于以往歐美在非洲的模式,“中國應該有更高明的投資模式,與當地人構建充分的信賴關系,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雙贏效果”。
[邯鄲新聞]雞澤縣大膽探索農村環保新模式,對鄉村垃圾清運服務采購項目進行公開競爭性招標,這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