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小長假,帶來了休整放松的機會。然而,不少人卻反映,由于過度睡眠、過度娛樂等導致假期過后遲遲無法適應工作生活常態,假期沒能休息好。如何度過一個健康的假期?假期之后如何盡快適應工作生活?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告訴大家“打開”假期的正確方式。
“發泄”式休假不可取
警惕“節后綜合征”
“原本可以很快結束的工作也會在手上拖很久,一個星期過得像一個月。”昆明市官渡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每次假期之后的一星期是上班最痛苦的時間,沒有辦法長時間地集中精神,工作時總是覺得困倦和疲憊,特別懷念剛剛過去的假期。
市民陳先生平日里沒有集中的時間外出旅游,只能利用假期來進行。為了不受旅行社的團隊拘束,陳先生此前曾選擇自駕游,利用七天的假期從昆明一路自駕車到西雙版納,但是玩得并不愉快。“七天假期有兩天在路上用掉了,在路上不能好好吃飯,游玩的時候還得了胃病。”
除了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放假期間的過度飲食也讓不少年輕女性事后懊惱不已。從臘八節的臘八粥,到年夜飯、餃子宴,春節幾乎天天有美食,加上假期運動量下降,讓不少人發出“每逢佳節胖三斤”的感嘆。
隨著社會發展,工作壓力逐漸增加,不少人在假期到來時,容易以一種“發泄”的方式進行休閑娛樂,將平時的壓力都在短暫的期間內發泄出來,導致身體尚未得到休息就突然回歸到壓抑的工作狀態,產生“節后綜合征”。
“平時沒有徹底休閑娛樂的時間,放假后休閑娛樂的時間又過長,回歸工作時就會產生心理落差,引起節后疲憊。”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鐘靜玫說。
因為飲食不規律而導致假期患病的情況屢見不鮮。“聚會時的暴飲暴食,駕車旅游時的少吃少喝,都是造成營養不充分的元兇。人的體能很容易受到飲食的影響,在假期期間維生素的輕微失衡,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鐘靜玫說。
“過度”式休假不可取
調節身心不放縱
張女士告訴記者,原本打算好好休息的假期似乎總是被一些突然出現的活動打斷,往往直到假期最后一天,才突然發現假期已結束,自己卻感覺并沒有怎么休息。
“假期要起到休養生息、調節身心的作用,精神和生理上的雙重放縱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僅不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還容易積蓄消極負能量,影響自己和他人。”社會學家陸士楨教授說。
鐘靜玫醫生將不恰當的假期生活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過度休息型。利用假期時間補足平時缺乏的睡眠。這種類型不僅使假期變成一種負擔,而且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生活。”不少人假期晚上晚睡,第二天中午左右才起床,美其名曰“補覺”,可等七天假期結束,還是感覺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很難迅速適應上班生活。
“第二類是過度娛樂型的假期生活,部分人過節期間全身心投入到平時無法完全享受的娛樂生活中,過度放縱,暴飲暴食。不僅得不到充分休息,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鐘靜玫說。
結束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回到家中的劉朗少俊看到身邊的一些人會利用假期晚上去通宵唱歌,喝酒宿醉,把自己弄得很疲憊,也會讓父母很擔心。“父母心里大多數想的還是讓孩子好好休息,但是這樣的休息完全沒有休息的效果。”
第三類則是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或者到處走親訪友。“表面上是利用假期進行了休息,但是實際上旅途中的舟車勞頓,飲食不規律,給身體造成了很大的負擔。”鐘靜玫提醒。
“隨性”式休假不可取
假期也要講勞逸
假期最初每天蒙頭大睡的學生李晨發現,自己睡得越多,反而越疲倦。起床比較早的那幾天,反倒是精神清醒的幾天。“過度放松會導致惡性循環,所以強迫自己進行了調整。”李晨說,當他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之后,就會很容易做到早起。
不光是小長假如此,對于學生而言的寒暑假也可以參照這樣的方式,以便盡快適應新學期的學習生活。昆明市五華區的市民楊先生就一直要求自己的孩子開學前兩周開始逐漸過渡到上學期間的作息時間,就算偶爾出差在外地也會打電話回來叮囑。“人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都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提前準備可以幫助孩子盡快熟悉新的環境。”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身邊人如何規劃春節假期時間,大多數人的回應是“比較隨性,沒有規律”。有關專家建議,假期也不妨列個簡單的計劃。
“要做到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和節制的娛樂。”鐘靜玫醫生說。
“可以相比平時進行適當的放松,但是不能過度,就算是假期,也要勞逸結合。”鐘靜玫醫生建議,收假前幾天要注意逐漸地過渡,可以有效打消節假日后上班的不適感。“自駕游出去玩最好是提前返程。”
除了個人對于假期生活規律化可以做出努力,有關的社會部門也可以做出相應的努力。“各個部門和群眾組織應該有所作為,為居民提供更豐富的假日綜合服務。比如通過挖掘傳統民族文化,開展舞龍等民俗活動,既可以傳承傳統文化,還能豐富大眾的節日生活,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假期生活方式,取代那些不規律、不均衡、不節制的節假日‘負能量’。”陸士楨教授說。
春節小長假,帶來了休整放松的機會。然而,不少人卻反映,由于過度睡眠、過度娛樂等導致假期過后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