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俗稱“共屋”的出租公寓正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城市中。所謂“共屋”合租,就是有著相同興趣愛好或目標的人合租房屋。
減輕年輕人的經濟壓力
在日本,租房的門檻很高,除了須預付約四五個月房租作為定金,房東還要看入住者的收入來決定租或不租。此外,租房者還須有擔保人,以確保租戶準時交房租。“共屋”公寓方便許多,其經營方式如月季旅館,只要付一個月的房租就可入住。
“共屋”特點是以較低租金把寢室分租給房客,廚房、浴室以及客廳都屬于共用空間。位于東京原宿的綜合式大樓“The Share”原是一座屋齡51年的樓房,經建筑師重新打造之后,里里外外煥然一新。這座摩登大樓現在以“共屋”概念出租,排隊等待入住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上班族。
“共屋”型租房發展迅速
今年27歲的服裝設計師后藤紀子是其中一個租戶。有了這種共居樓房,她才得以在高檔的原宿區住下來。“我之前住在媽媽家,可是那里距離工作地點原宿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由于經常工作到深夜,我只好在外頭租房。但是,在原宿租一套有臥室、客廳、廚房的迷你公寓,最少要18萬日元,以我的薪水,實在是無法負擔。現在,以一半的價錢就能住在這里,我覺得太幸運了。”她說。
日本房產事業局的報告顯示,日本開始有“共屋”型租房是在2000年。這類租房15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在房租偏高的東京市區最為流行。截至去年,東京市區已有超過2000個共居公寓。
為共同目標住在一起
“共屋”概念是因為市區租屋昂貴才得以推動。但在尋找共居房時,租戶大多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于是,逐漸出現了一些具備特定主題的“共屋”。
在東京世田谷區一個安靜的住宅區內,9名計算機程序設計員和愛好程序設計的大學生同租一套房,以便互相交流編程知識。9人通過網站獲悉這套房的信息,他們在入住后相約每周聚會一兩次,交流程序設計心得。
租戶之一的杉晃平(音譯)現年25歲。他說:“我們不僅成為好朋友,而且相互之間學到很多東西,因為我們有相同的目標。”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入住概念合租屋。另一租戶、一名22歲的大學生說:“我學到很多知識,而且體會到程序設計的樂趣。”他搬入這里后應聘一家信息技術企業成功。
除計算機程序設計外,還有很多概念。網站推介的概念合租屋涉及音樂、藝術、農業、貿易等領域。7名美國和韓國學生以及2名日本企業員工通過這家網站,在東京千代田區租賃一套房屋,目的是學外語。大家約好,每周一天禁用英語,一天禁用日語。21歲美國小伙布倫丹·哈維在早稻田大學就讀三年級,從寄宿家庭中搬入這套合租屋。他說,寄宿家庭只有一名70多歲的老嫗和她年過不惑的女兒,“我感謝新室友們,他們讓我可以跟同齡人多交流,如今我(用日語)對話的時間是以前的5倍”。
喚起守望相助精神
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越來越多人埋頭于網絡世界,與人談話的機會相對少了,人與人的隔閡越來越大,共居公寓走俏或許能對此起到一些抵消作用。
一名女住客說:“以前住在私人公寓,回到家一個人也沒有?,F在不同了,總會有人在‘家’。我們一起燒菜,一起用餐。一個人在東京,家里人常擔心我的安全,現在我似乎又回到了大學時候住宿舍那樣,交到了許多好朋友。”一名31歲的女住客說:“飯廳和廚房都是共用的,即使是不愛交際的人,住進來后都會變得特別健談。”
人與人的隔閡減少
日本人還進一步把這種居住理念延伸到日本社區,喚起人們守望相助的精神。一個名為“親子家”的共居公寓,住了20多名年輕單親媽媽。負責運營的是家托兒所,它在招房客時就標明要支援單親媽媽。為了幫助獨自挑起生活重擔、養兒育女的女房客,公寓提供輪值保姆,協助單親媽媽照料孩子。這么一來,媽媽們有了能保護她們的溫暖大家庭,不再孤軍作戰。
很多老人也利用“共屋”的概念,甚至連墳墓也一起分享。有些老人沒有子女,就在生前一起選定風光好的“共同墓”。這些本不相識的老人被稱為“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