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您來到邯鄲之窗!
[國內新聞]生命無關貴賤。日前,一位在北京長期工作、生活的新市民王先生,遭遇意外身后捐獻一肝兩腎,全部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自動尋找到離捐獻地最近、血型匹配、病情最危重的器官衰竭患者,成功挽救了三個人的生命。
昨天上午國家衛計委發布會上,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自2010年3月至今年7月8日,全國共有公民器官捐獻918例,獲取大器官2495個;其中進入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執行自動分配的捐獻器官為720個。
鄧海華表示,目前全國已有38家器官獲取組織使用該系統,完成了353個捐獻者捐獻的720個大器官的分配。其他未進入系統的(捐獻器官)有其他的分配途徑。
鄧海華稱,目前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穩定運行,即將在全國正式運行。國家衛計委將同步出臺《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的暫行規定》,強制所有的捐獻器官都通過這一系統分配。
鄧海華表示,國家衛生計生委強制推行“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的目的,就是對捐獻的器官進行科學、規范、公開、公正地分配,做到以病人的醫學需求作為器官分配的唯一準則,確保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透明、公開和可溯源性。同時,也為公眾對器官捐獻的信任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會后記者詢問,捐獻器官和使用系統分配器官的起止時間。該發言人表示,公民捐獻器官是從2010年3月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在部分省市開展試點至今年7月8日。2011年4月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試運行后,當時衛生部要求全國所有移植資質醫院獲取的捐獻器官都應通過該系統分配。
7月8日,新京報刊發核心報道《“人為”干預器官分配引發利益之惑》,引用今年5月在深圳召開的中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培訓會上的報告數據報道,全國三分之二的捐獻器官未進入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進行分配,呼吁規范捐獻器官分配移植工作。
名詞解釋
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
2009年,受原國家衛生部委托,由香港大學負責研發維護的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是落實《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所要求的公平、公開、公正的器官分配原則,建立的一個自動化計算機系統。
該系統2011年4月在全國164家器官移植醫院正式投入運行,以患者病情緊急程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醫學數據作為唯一排序原則,對每一個完成捐獻的器官,執行自動化的,無人為干預的分配。
系統主要設計者,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介紹,系統的運行,是以等待名單中患者病情的緊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醫學數據作為唯一排序原則的器官分配過程。
系統的可追溯性確保分配能夠得到監督,如果有醫生或醫院將權貴者的資料造假,放在緊急等待名單中,而緊急等待的生存期只有7天。如果7天后,這個患者仍在等待,系統會提示其病情信息可能有誤,衛生行政根據提示可以開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