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深入永定縣城郊鄉指導扶貧工作。
[國內新聞]1990年7月15日,習近平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文思縈系,當即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闋。24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又一次吟誦起這首詞。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聽取蘭考縣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時指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
2014年10月30日,《福建日報》刊登了《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習近平同志在福建踐行群眾路線紀事》一文,追尋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時踐行群眾路線的點點滴滴,記錄了他所推動的各項開創性實踐的成果與效應。
少搞“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
2012年11月15日,在率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第一次見面時,習總書記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這次不長的講話中,習近平19次提到“人民”二字。
因為深知人民群眾是力量源泉,習近平25年前就旗幟鮮明地指出,“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是干部的基本功”。在主政福建寧德期間,他提出并倡導實施“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全力推動閩東地區擺脫貧困。
下黨鄉是壽寧縣最邊遠的山鄉之一,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帶領地直相關部門負責人頭戴草帽,肩搭毛巾,頂著炎炎烈日,在崎嶇山路上跋涉2個多小時,深入到鄉政府所在地下黨村。
鄉黨委、政府臨時在鸞峰橋邊的王氏祠堂里辦公,條件極其簡陋,大家就圍坐在小板凳上開會。吃飯、午休就安排在鸞峰橋上。午飯后,稍作休息,習近平又進村入戶、訪貧問苦。
回程仍要步行10多公里,路險坡陡,且荊棘雜草叢生,習近平一行拿著柴刀將擋在路面的荊棘、葦稈劈除。直到晚上8點左右,他們才回到壽寧城關。
習近平后來用“異常艱苦、異常難忘”來形容此次下黨之行。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他又兩次來到下黨,協調解決當地的建設發展難題。
“下基層要少搞‘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不要‘一窩蜂’似地涌到工作基礎好的‘熱門’地方去湊熱鬧,而要多跑‘冷門’,到問題多、困難大、條件苦的地方和群眾中去送溫暖、辦實事。”習近平說。
原殺妻古亦有之 盤點古代殺妻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