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隨后余佳文在微博上專門發文針對知呼上對其學歷、融資額、用戶數據等等質疑做了相應回應,但是從輿論上依然負面不斷,尤其是與之前馬佳佳的炒作放在一起,總的來說給人一種90后創業者“不靠譜”的感覺。
與很多創業項目不同的是,這個被推到風口浪尖的超級課程表團隊基本都是出身草根的90后,沒有顯赫的背景、華麗的學歷、光鮮的職業履歷,白手起家硬生生從零開始做到成功拿下阿里的風險投資,不管盈利多少、用戶多少、融資多少,能走得到這個階段當屬不易。
如果真有錯,就錯在這位90后CEO太過高調,打破了華南地區創業者一向低調務實的傳統,更是廣東地區的創業者罕有的登上了中國互聯網圈子的頭條,之前的馬佳佳、郝暢、雕爺的案例基本都誕生于京城,很少有外地的案例引起主流互聯網圈子的關注。
其實作為一個創業者,怎么高調都不過分,尤其是草根創業團隊。如果有幾千萬到處砸電視廣告、戶外廣告,就不需要創業者費盡心機親力親為自己代言。感想、敢干、敢于打破常規是創業者最難能可貴的品質,這也是美國夢與中國夢的差別。
很多人都在疑惑,為什么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出不了一個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甚至培養不出一個諾貝爾獎科學家?背后的真正原因應該是創新文化的缺失,這也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最大障礙。多少年來政策上一直強調經濟增長靠創新驅動,但是創新靠什么驅動?實質上還要靠創新人才、創新文化及創新科技驅動。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十歲之前的年輕人有思想、有活力、敢闖敢干,向來都是創新創業的弄潮兒。從全球范圍的成功創業者統計數據看,無論是美國科技巨擘喬布斯、比爾蓋茨、佩奇和扎克伯格,還是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創始人馬云、丁磊、馬化騰等人,他們大都在二十幾歲開始創辦公司,從一開始不聞一名的小企業成長為日后影響世界的巨頭企業。
而中國80后一代由于高昂的房價、動蕩的經濟環境、沉重的生活負擔基本已經錯過最佳的創業年齡,當前創業大潮基本上被90后創業者接棒,因此整個社會需要對年輕的90后創新創業給予更多的寬容與支持,從而避免80后年輕人只能千軍萬馬勇擠公務員獨木橋的悲劇。更多分析請看《創業群族沒落:消失的80后》。
目前社會,從上到下基本都是年輕人你不懂,不懂得這個社會的潛規則,不懂得社會的人情世故,不懂得遵守規矩。正如近日瘋傳的北大法律系女學生的驚人演講“總有一天銀行行長會是90后,企業家會是90后,甚至國家主人都是90后,當全社會都被90后占領的時候,大家想把這個社會變成什么樣子?”如果十年后中國依然是一個要靠走關系才能辦成事的社會,那么這個國家終究無法真正強大,談創新只能停留在政策文件及口號上。
[國內新聞]近日一位叫余佳文的90后CEO的霸氣演講震驚了整個互聯網圈子,這位號稱明年要拿1億利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