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近日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后,對區域安全與穩定產生了一定影響。日前,新華社、央視、央廣網等中央媒體集中報道我國導彈和反導試驗專家、西北某基地研究院陳德明的事跡,央視今天(7月24日)還在新聞聯播中罕見公布了2010年和2013年中國兩次中段反導試驗的畫面。
陳德明現年49歲,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大學。到西北某基地26年,他的工作包括導彈試驗鑒定、導彈定軌技術研究和反導靶場試驗以及航天發射總體技術工作。在某重大科研試驗任務中,多次突破關鍵技術,牽頭完成“中段反導靶場試驗技術”等幾十個重大項目。陳德明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在2010年中國首次反導試驗成功后被中央軍委記一等功。
陳德明曾這樣說:“反導是戰略防御的堅盾,是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有和沒有那是完全不一樣的”“反導技術的研究,永遠在路上。”
從央媒的若干篇報道中,觀察者網軍事觀察員還梳理出了中國反導研究的時間表。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啟動了一項重大工程,并初步確立了包括反導攔截彈在內的攻關目標。1964年2月,毛澤東接見錢學森時,專門談到了反導研究:這個東西“總要搞出來”。
1991年的海灣戰爭成為美軍高技術武器的秀場。“愛國者”導彈多次成功攔截伊拉克軍隊的飛毛腿導彈凸顯了反導技術的威力。中國軍隊在警醒中意識到自己與世界強國軍隊的差距,決心正式啟動反導系統建設。
21世紀初,我國的反導技術研究進入新階段,陳德明也帶領團隊開展了反導試驗技術的預先性研究。
2007年,我國正式啟動反導技術驗證試驗項目,陳德明所在的原總裝備部駐甘肅某基地歷史性地肩負起靶場試驗任務,在63620部隊1室擔任研究員的陳德明受聘成為專家組專家,牽頭攻關反導靶場試驗技術。中央軍委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首次試驗要在2010年年初“務期必成”。
2010年1月11日,我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圓滿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項反導技術的國家。
當年1月14日,中央軍委給陳德明記一等功慶功會在總裝駐甘某基地舉行。會上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的通令,并為陳德明頒發了一等功獎章和證書。
2013年1月27日,我國第二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又取得成功。
如今,陳德明已經成為國家863計劃某專家組副組長。他現在在從事的研究包括:
——針對導彈武器試驗靶場測量數據實時利用率低的問題,他創造性研究提出了基于獨立測元的自由融合技術,為充分使用靶場實時測量數據提供了技術基礎;
——為適應反導作戰需求,他幾年前就開始研究群目標并行混合濾波定軌預報技術,為解決戰略導彈群目標的精密定軌預報問題,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