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超市“順菜”被查后發病,索賠16萬元被判駁
法院稱,司法不支持“誰傷誰有理”“誰鬧誰有理”
日前,浙江諸暨市人民法院通報一起案件,65歲的樓某某到某超市購物,結賬后“順走”物品。超市發現后找其談話,老人在談話過程中突然發病,家屬遂向超市索賠近16萬元。法院審理認為,超市并無過錯,駁回樓某某一方的全部訴訟請求。樓某某一方不服提出上訴,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2018年12月21日上午,樓某某到某超市購物。出門的時候被超市工作人員攔下。因為工作人員發現老人的神色有些不對,手上的環保袋也有些不對勁,通過查驗小票,發現環保袋中的蓮藕和洋蔥并未付款。工作人員立即將這一情況向負責人匯報,負責人到場后將老人攙扶著進了辦公室。
就在進了辦公室沒多久,樓某某突然頭暈,后有嘔吐、尿失禁等癥狀出現。超市負責人撥打110報警電話、120急救電話。其間,超市工作人員對樓某某實施了按摩、擦拭、敞衣透氣等簡單救助。
公安民警到達現場后,和超市工作人員將樓某某抬到路邊大樹下,超市工作人員為樓某某墊放了紙板,一同等待120救護車救援,并由民警叫來衛生院的醫務人員為樓某某急救,直到樓某某被120救護車救走。經醫院診斷,樓某某為腦干出血、呼吸衰竭、高血壓病、腦出血后遺癥。
隨后,樓某某轉入杭州某醫院繼續治療。樓某某住院期間,某超市工作人員給樓某某送去了2000元現金。樓某某因為醫療費等損失的問題與某超市協商不成,遂訴至法院,要求某超市賠償各項損失159572.31元。
諸暨法院經審理認為,通過某超市提交的證據及雙方當事人的庭審陳述,可以證明樓某某存在購物不付錢的不誠信行為。某超市作為銷售商品的超市,以營利為目的,當其發現顧客有商品未付款等不誠信行為時,有權予以制止,并采取初步調查了解、口頭批評教育等適當措施。根據樓某某自述、某超市提供的監控視頻、證人證言,也反映某超市工作人員和樓某某系正常交流,并不存在言語或肢體沖突,故法院認為某超市對樓某某不存在侵權行為。
樓某某既往有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病史等,該次病發系因其自身購物未付款被發現后,情緒波動所致。樓某某病發后,某超市工作人員為其按摩、擦拭、敞衣透氣、呼叫120救護車,且在等待120救護車的過程中,為節省救治時間,將樓某某抬到路邊大樹下,并用紙板墊在身下。另外,出警民警叫來衛生院的醫務人員為樓某某做急救。故某超市在樓某某病發后已盡到了積極施救義務,遂認定其沒有過錯。
綜上,諸暨法院認為樓某某存在不誠信購物行為,過錯在先,某超市未對樓某某實施侵權行為,且在其病發后處置措施得當,故樓某某要求某超市賠償各項損失159572.31元,依據不足,應當不予支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規定,判決駁回樓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樓某某不服,提出上訴。紹興中院經審理后,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對此案,諸暨法院表示,樓某某因在超市購物未給兩件低價值蔬菜買單被抓包,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突發花去巨額醫療費,從這一點看,其境遇令人同情。然而,法院不會因為“誰傷”而判“誰有理”, 也不會因為“誰鬧”而判“誰有理”。司法不會讓任何一個守法者為他人的違法行為或過錯買單。任何人違反法律規定,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自身過錯造成不利后果只能由自身承擔。相比之下,守法之人將獲得法律的保護、正義的守護。
本報記者 鄒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