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中,鐘南山團隊回答了病毒致病力與演化趨勢、疫苗接種安全性與有效性、新冠后遺癥、感染峰值何時到來等熱點話題。
鐘南山團隊表示,當前預防重心要從預防感染轉到預防重癥,加強新冠疫苗接種是下一步關鍵。根據團隊模型測算,預計廣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會在明年一月底、二月初到來,三月中上旬進入平穩階段,樂觀估計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
致病力減弱了多少?
鐘南山表示,對新冠病毒,我們國家在此前采取的是嚴格預防感染的戰略,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但如今的奧密克戎已不可怕!”鐘南山說,隨著病毒一代一代變異,目前感染后病變基本在上呼吸道,極少到肺;感染者大多是無癥狀及輕癥,即使感染了,絕大多數人都是會在5-7天好轉,好轉了以后就像又打了一針疫苗一樣,不容易再得。
結合醫院診療的情況,黎毅敏補充道,這一波(疫情)真正的重癥病人(比例)并不多,而且這些重癥并不是新冠本身的病情,同時肺部的表現并不突出,跟原來因為新冠導致肺部感染的表現不一樣。比較多的表現主要還是基礎病的加重,才需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經過治療也很快就恢復了。
這和病毒本身的特征相關。鐘南山分析,一是傳播性非常強,以前的病毒是1:3、1:4,現在是1:18,“再嚴格的封控,也很難控制感染”;二是致病力明顯減弱,這主要體現在重癥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從奧密克戎流行之后的病例統計來看,我們的感染人數中,死亡人數不到0.1%,“這個死亡率,跟流感差不多了”。
如何理解現在的防控政策?
就此,鐘南山認為,當前我國先后出臺“二十條”和“新十條”,是根據疫情防控的新形勢作出的、防控措施的科學優化和調整。
調整后,我們防控政策的重點轉向關注重癥、預防死亡,在此基礎上讓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逐步回歸正常;但鐘南山提醒,這不代表以后就不防感染了,還是要防感染。“不論在什么地方,如果短期內大量的人集中感染,大家都居家,沒人干活了”,不可避免擾亂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所以,還是要在現有的政策體系下預防感染。”
其中,醫院和醫護人員的防感染是重點。因為假如醫護人員在短時間大量感染,不管有癥狀無癥狀,感染以后自己隔離,會影響很多其他疾病的診治。因此,鐘南山說,醫護人員的預防要做好一點,看病戴N95口罩。“醫院絕對不能關門,不光新冠,其他的病都要看!”
打疫苗防護效果好不好?安全嗎?
雖然致病性大幅減弱,但由于傳染性特別強,如果發生密集性的大面積感染,也會加重一些年老體弱、有基礎病弱勢群體的風險。對此,鐘南山旗幟鮮明地呼吁,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擴大老年人的疫苗接種覆蓋面。
他說,疫苗在防感染上,由于病毒變異太快,目前證明效果不好,會有很多逃逸的現象,但老年人打了疫苗,在防重癥上,保護力大大加強。
鐘南山還針對社會上流傳的兩種誤區進行了澄清。一是疫苗安全性問題,他說,對比進口疫苗,國產疫苗的安全性不但不低,反而更高。“我國的滅活疫苗完成了三針接種的,對重癥保護力和mRNA疫苗是一樣的。”二是有些人認為有基礎慢性病的老人,接種疫苗是忌諱的。實際上,他說,對有一般慢性病的老年人,是鼓勵打的,國內外都有很多資料,證明是安全的。事實證明,完整接種疫苗的老年人,感染后發展成重癥的幾率非常少。
感染后有嚴重后遺癥嗎?
鐘南山解釋,醫學上準確來說,后遺癥就是得了這個病之后,一直都存在的癥狀。比如感染了脊髓灰質炎后伴隨終身的小兒麻痹癥,以及感染天花病毒后留下的皮膚損傷?,F在國內外各種所謂“新冠后遺癥”大量的感受都是比較主觀的,比如全身疲勞、沒勁、抑郁壓抑、思想不集中,現在還有一個新名詞“腦霧”,記憶力下降。當然也有一些問題,嗅覺、味覺的丟失等等,但是這些都是隨著一段時間的推移,可以改善和消失的。“所以這個不叫后遺癥。”
鐘南山說,相當多的后遺癥,是由于感染后精神心理的壓力過大影響造成的我們現在所謂的后遺癥,比如由于家庭負擔、社會負擔、鄰居、孩子等各方面造成的。“我相信這些變化是隨著時間的偏移會改善的,和疾病原來的嚴重程度有關系。因此,把后遺癥說得這么大,這么危險,這么絕對,這樣的概念是不對的。”
個人如何防護,感染了要不要去醫院?
疫情防控不光是政府和社會的事,我們每一個個人,都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有關個人如何防護,鐘南山也提醒,對于社會大眾來說,還是要嚴格執行戴口罩、減少聚集,做好一些基礎疾病的及時治療。“現在優化調整了以后,我們看到,很多人自覺減少了社會聚集,戴口罩的人比以前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這是好現象,說明我們自我防護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至于感染了以后,鐘南山建議,大多數人可以居家隔離,要注意戴N95口罩,盡量減少感染家人,隔一天用抗原測試,過幾天試紙陰性就可以了。如果有癥狀,比如發燒,一般奧密克戎引起的發燒很少超過三天,如果過三天還是發燒,就要去找醫生。“如果是原來就有比較嚴重基礎病,感染后則很容易造成基礎病的加重。這樣的情況,要很密切地跟醫院和相應的醫務人員聯系,一旦有些什么情況需要立刻送院就醫。”
黎毅敏說,鑒于重癥主要集中在有基礎病的老人或沒有全程接種疫苗的弱勢人群身上,大量的一般人群不要盲目吃藥,否則風險會更高。他特別提出,有基礎病的人群,特別希望他們能及時就醫,有針對性地接受治療,不要因為害怕新冠有病都不敢去醫院看,“正常地接受治療,才是對生命健康最好的保護。”
什么時候能回歸正常?
對此,楊子峰回答,三年來,對疫情科學預警預測已經有了新手段,應用傳播動力學模型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加上我們不斷掌握的病毒變異發展的規律,可以預測疫情走勢和規模。
具體到廣州此輪疫情,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后,根據模型綜合研判,楊子峰認為,第一,每天感染人數將在明年1月底、2月初會達到一個峰值,“但這也無須擔心,因為我們有很多的壓峰措施”;第二,到明年3月中上旬左右,將能夠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
對于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特別是“新十條”實施后,會不會回到2020年的嚴重情況,鐘南山明確說,我的回答是:“不會!”我們國家的宗旨是“生命至上”,目前任何的調整優化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就算最新出來的“十條”,本質上也沒有放棄對感染的預防。
有人擔心,病毒會不會再往“高致病性”方向變異;或者重復感染后,病情癥狀會不會加重?鐘南山透露,根據目前奧密克戎的發展趨勢,在國外新出現的兩個變異株,一個傳播系數更高,但致病力更弱了;另一個雖然目前還看不太清楚,但大家的共識是“大概率致病力是減弱的”。
至于復陽,鐘南山認為意義不大,同時根據國外的一些研究資料,感染后大多數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發生重復感染。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