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京津冀三地的“空間布局”就備受關注??臻g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間上的具體體現,也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規劃綱要》首次明確了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推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構建以重要城市為支點,以戰略性功能區平臺為載體,以交通干線、生態廊道為紐帶的網絡型空間格局。
京津冀在地理空間上,一直處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膠著”狀態,三地之間人員和物流往來極其頻繁。此次《規劃綱要》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采用“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骨架,讓三地關系日漸明朗。
其中,“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雙城”是指北京、天津,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三軸”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個產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這是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
最明顯的變化是提出了“一核”概念,這跟2014年國家發改委開始起草編制首都經濟圈區域規劃時,提出的“兩核”思路,即京津雙核,明顯不同。由于北京、天津兩市的行政地位、經濟實力相近,兩者的關系一直是困擾當時首都經濟圈規劃編制的主要問題。
如果以北京為核心打造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就會與天津華北經濟中心的定位相沖突;而如果天津要成為華北經濟中心,就意味著北京要把經濟功能讓出來。
時過境遷,《規劃綱要》中的“一核”僅指北京,提出了“雙城”的概念。
“現在的‘一核’定位為北京,是指整個規劃的核心主要是疏解首都功能,緩解大城市病。”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國平向《中國經濟周刊》解釋,“以前的‘雙核’其實就是現在《規劃綱要》中提到的‘雙城’的意思,是說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要進一步強化京津聯動,全方位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加快實現同城化發展,共同發揮高端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河北經濟規模前四大城市為區域中心城市
《規劃綱要》提出的“多節點”發展思路,備受關注。“多節點”包括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滄州、邢臺、衡水等節點城市。
河北城市眾多,為何選擇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四個城市作為區域中心城市?薛維君介紹說:“確定這4個城市作為區域中心,是傳統的一種劃分方法:根據城市的人口等級和經濟規模,將河北省的各個城市進行排名,你會發現位列河北省前4名的城市就是這4個,其他的比這4個城市差一個數量級。”
很多人都還記得2014年的那一場城市副中心之爭,當國家層面的《規劃綱要》尚未出臺,為能在首都經濟圈建設中謀得有利位置,河北多地熱情高漲。(2014年第39期《中國經濟周刊》也曾刊發《京津冀的“蘇錫常”在哪里》的報道,對誰最有可能成為副中心城市進行探討。)
2014年3月26日河北發布《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該意見指出,石家莊圍繞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圍繞建成東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強與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協作,帶動冀中南、冀東兩翼發展。強化邯鄲在晉冀魯豫接壤地區中心城市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文件的區域副中心城市中,保定不在其列。
但在《規劃綱要》中,保定獲得了意外的驚喜。此次保定在《規劃綱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布局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4個區域性中心城市中排在石家莊、唐山之后,邯鄲之前,位居第三。
在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國平看來,保定占據了地理位置的優勢。
從地理位置上,保定位于北京和石家莊之間,距離北京157公里,而石家莊距離北京300公里。“北京輻射到石家莊,距離有點遠,中間需要有保定作為承接城市,而保定在承擔北京的產業轉移相對比石家莊要好。如果距離太近,也不好,會連上,比如把廊坊發展大了就會和北京連到一起,而保定和北京卻不會連到一起”。
此外,《規劃綱要》第一次出現了“節點城市”概念,提出發展“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滄州、邢臺、衡水等節點城市。”
如何理解節點城市?李國平做了一個比喻:“節點是相對于樞紐而言的,兩者從數量和地位上有差別。節點城市的等級肯定要比區域中心城市要低一點,而區域中心城市可以理解為樞紐城市。”
接受采訪的專家均建議,從長遠的發展角度,河北應該出現第五個區域中心城市,在現有的7個節點城市中,滄州是首選。
“滄州是河北除秦皇島、唐山之外僅有的臨海城市,水資源豐富,滄州可以作為區域中心城市進行打造。”楊開忠說。
“河北的三個臨海城市,唐山已經是區域中心城市,秦皇島發展重點在旅游業。而滄州的發展,涉及到今后滄州市渤海新區,因為整個經濟發展依然需要港口的依托,因此,滄州的經濟發展前景肯定會比邯鄲和保定更有優勢。”李國平說。
薛維君的回答更直接:“滄州更合適,因為它有港口。”
京津冀協同發展兩核變一核 邯鄲入選區域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