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織密群眾健康安全防護這張網?河北省邯鄲市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奔著問題去,盯著痛點改,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讓“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成為常態,切實為維護群眾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看得起?。?/p>
讓虛浮的藥價“軟著陸”
原本要20多元的左氧氟沙星現在只要1.16元,其他藥品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縮水”。近日,在邯鄲市中心醫院劃價窗口,72歲的市民石愛芹拿著收費單據很驚喜,“藥品降價這么多,我壓力小多了”。
石愛芹的驚喜來自邯鄲醫藥及醫用耗材采購的深入改革,也是這次改革給1000多萬邯鄲人送上了可觸可感的民生紅包。這個紅包有多大?邯鄲市醫療保障局提供的數字一目了然:藥品集中采購議定的價格平均降幅44.15%,單品最大降幅96.52%;醫用耗材價格平均降幅32.5%,單品最大降幅94.40%。如今,議定的162個目錄、789種藥品,9大類4261種醫用耗材價格,在邯鄲市藥品陽光采購網、邯鄲市醫用耗材陽光采購網清晰可見,價格、品質全部透明,實現了“藥品上云端,供需都可見”。預計通過此項改革,年可節控醫療費用8.1億元。
這些“水分”是如何擠出來的?邯鄲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彪介紹,原先藥品采購分散,導致議價能力不足,生產流通環節也不夠規范,藥品和醫用耗材質量參差不齊,層層包銷、層層加價,不僅推高了價格,還滋生了腐敗。為此,邯鄲市以“降藥價、提藥質、減費用、惠民生”為改革思路,以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招標采購改革為切入點,創建了“四個三”集中采購新機制:即采集全市供給側、需求側和全國供需現狀“三個”大數據,夯實工作運行基礎;采購目錄選定、品規確定、價格判定“三個”專家說了算,保證臨床使用認同;將報名產品的全國最低價、河北最低價、邯鄲最低價“三個”價值量作為談判議價規則制定基礎,保證談判降價成效;紀檢監察、醫藥專家、信息技術“三個”全程參與,確保了采購的公平公正。
強化使用引導機制、強化動態監測機制、強化基金結算機制等。邯鄲市醫療保障局強力推進了涉及醫藥降價、下放職能、重塑流程、制度創新等24項“全面開花”的組合式改革,多措并舉破解醫保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實現了群眾、政府、藥企、醫療機構多方共贏。齊魯制藥河北區銷售總監張丙強說:“集中招標采購模式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營銷成本,我們企業愿意也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滿足患者需求。”
方便看?。?/p>
大醫院醫療專家在基層安了家
“劉阿姨,我給您量一下血壓。”7月15日,邯鄲市叢臺區叢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病房內,邯鄲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胡新磊教授正在巡診。84歲的患者劉秀芳告訴記者:“我花費的是社區醫院的錢,享受的卻是三甲醫院的服務,僅住院費用一項就能節省一萬多元。”
優勢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讓群眾享受實惠,這緣于邯鄲市衛生健康系統的另一場改革嘗試。2019年2月,邯鄲市將打造“醫聯體”納入民心工程,以市第一醫院、市中心醫院、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為主體單位組建3所醫療集團,采取網格化管理,覆蓋市內三區,將3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納入了醫療集團,構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四個共同體,并安排專家為基層提供診療服務。醫聯體的推行,形成了功能互補的預防、治療、康復一體化區域服務模式,并建立了“首診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就診綠色通道。
劉秀芳老人就是由社區醫院通過“綠色通道”送往三甲醫院進行手術的,之后又回到社區醫院康養。她說,不用排隊、掛號,所有手續都簡化,省事省錢,太方便了。
記者在叢東社區醫院“醫動室”看到,健康管理師張淑英伴著舒緩的音樂正帶著社區居民做彈力帶體操。據悉,該醫院與上級醫院聯合開辟了“醫廚室”“醫動室”,將防病關口前移,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飲食、心理健康咨詢服務。
看得好?。?/p>
為“村醫”強筋壯骨
相比城市而言,農村的醫療資源薄弱。在農村開辦了“健康小屋”的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華堂對此深有感觸。為提高村醫的醫療水平,楊華堂在曲周縣小弟八村收了“徒弟”村醫牛春河。
“在偏僻農村,全日制醫科大學畢業的醫務工作者較少,醫療水平參差不齊。”下到村里,楊華堂發現牛春河看病喜歡用抗生素,“小孩子頭疼腦熱了,村里沒有必要的檢查設備,于是給孩子開消炎藥,對不對癥、量合不合適,都很難保證。”經過楊華堂的悉心指導,牛春河處方用藥得到了規范,“村里這么多年就我一個醫生,只能自己摸索。楊大夫來了,我跟著學,水平提高了不少”。
為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邯鄲市采用政府主導、醫院主建、醫生主動、全民參與的建設模式,組織城市專家走出“大醫院”,帶領團隊下沉一線鄉村。以貧困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重點,相繼建立了2000多個以知名專家命名的公益性“健康小屋”醫療服務平臺。專家與所在地醫生結成“師徒關系”,為村醫“強筋壯骨”。邯鄲還分批次安排8617名基層醫務人員到二級及以上醫院實習進修,有效提高了基層醫務人員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水平和急診處置、搶救能力,推動邯鄲全市市縣鄉村四級健康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點一滴的幫扶,帶來跬步千里的躍升。糖尿病專家馬曉云設在邯山區羅城頭社區的“健康小屋”既是診室又是課堂,將8位基層醫生帶成了“鄉土專家”。邯鄲峰峰礦區大溝港村的胡彩鳳,當村醫已有30多個年頭。“原先我也就看個發燒感冒,治個小孩胳膊脫臼,通過專家幫帶,現在我也可以看心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了。”胡彩鳳說。
“‘健康小屋’既打通了‘上下聯動、雙向轉診’的‘經脈’,形成‘醫防融合、防治結合’的服務模式,又打通了醫療技術發展和健康管理服務之間的‘任督二脈’,還提升了基層醫生的醫療服務能力。”邯鄲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周海平說。(本報記者耿建擴、陳元秋 本報通訊員周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