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森林走進城市 讓城市擁抱森林
“今年以來,全市共完成營造林面積89.65萬畝,近10年植被生態質量呈上升趨勢,全市平均植被蓋度突破40%,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幅度提高,實現了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奮斗目標。”2021年12月23日,在邯鄲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邯鄲市林業局二級調研員吳金茹介紹說。
把“城市銹帶”打造成生態景區
邯鄲是一座傳統重工業城市,尤其城市西部,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鋼鐵、煤化工等傳統產業為主,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使當地植被遭到嚴重破壞,一度成為“城市銹帶”。隨著結構調整、城市轉型、環保壓力持續加大,多種因素疊加,該區域陷入經濟和生態“斷崖式沉降”,發展趨向邊緣化。
2021年夏季的滏陽公園。該公園位于邯鄲市主城區,占地360畝,種植了常綠植物和名貴花草,并配以錯落有致的亭臺樓榭。通訊員董源攝
如何重構發展模式,改善生態質量?2018年起,該市加強頂層設計,圍繞“三山、兩湖、一河”,即紫山、佛山、九龍山,康湖、西湖,沁河,強力推進邯西生態示范區建設。在鞏固提升紫山景區、佛山景區和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的基礎上,重點打造康湖生態文明示范區、沁河生態文化示范區、復興區園博園、叢臺區大磨山、成語小鎮等亮點工程。
示范區總規劃面積170平方公里,約25萬畝,東起南水北調總干渠邯鄲市區段、西至永峰公路、南到青蘭高速連接線、北接永年區廣府大街。涉及復興、叢臺、武安、永年、冀南新區5個區(市)。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護“四個統一”要求和國家補貼政策,直接補助造林大戶或林農。
持續數年的綠化攻堅,邯西生態示范區由廢棄礦區蝶變為生態景區,形成串聯復興區園博園、沁河郊野公園、關嶺山、康湖,叢臺區紫山、大磨山、成語小鎮,武安市九龍山,永年區佛山等景區在內的多條綠化觀摩路線,森林景觀效果初步顯現。
據邯鄲市氣象局2018年至2020年衛星遙感和氣象監測資料顯示,示范區植被和水體較修復前明顯增加,相較主城區氣溫低3℃至4℃,出現涼爽、濕潤的“冷島現象”。
市縣聯動高位推進造林綠化
“2013年起,持續開展‘綠美邯鄲’攻堅行動,每年營造林面積不低于52萬畝。”吳金茹介紹,8年間,邯鄲相繼打造了涉縣圣福天路荒山綠化、磁縣天寶寨景區周邊荒山綠化、峰峰礦區國家儲備林基地、武安市太行高速兩側荒山綠化、肥鄉區團結渠沿線景觀綠化、廣平縣生態閉合圈、曲周縣環城林建設以及邯西生態示范區、滏陽河全流域生態治理等一批重點項目,全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0年底,該市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619.8萬畝,林木覆蓋率凈增10.4個百分點。
2021年夏季的九龍山山地運動公園(原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該公園位于武安市主城區和邯鄲市主城區之間,面積12平方公里,設置了生態健康綠道、山地休閑運動區、生態修復示范區等功能區。通訊員董源攝
2021年,邯鄲市出臺《2021年度國土綠化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重點實施一山一區三帶、千村百網一基地等重點綠化工程。“一山”即太行山區荒山綠化;“一區”即邯西生態示范區綠化提升;“三帶”即在主城區周邊打造百公里淺山綠帶、百公里環郊綠帶、百公里濱水綠帶;“千村”即2130個村的村莊綠化;“百網”即建設百個以上高標準生態林網;“一基地”即經濟林基地,實現林果增收增效。
為高標準推動造林綠化工作,邯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督導、調度,市林業局成立專項督導組,全程跟蹤督導指導,各縣(市、區)也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形成市縣聯動、高位推進造林綠化工作的強大合力。
在西部山區,重點抓荒山綠化,在涉縣、武安市、磁縣、峰峰礦區等山區縣(市、區)實施中山淺山增綠和深遠山區生態修復;在東部平原,重點實施村莊綠化,建設高標準農田防護林網,因地制宜發展高效林果產業,實現林果增收增效;在主城區周邊,以邯西生態示范區建設為重點,繼續提檔升級。同時,加大森林草原防火、林木撫育管護和封山禁牧力度,鞏固造林綠化成果。
2021年截至新聞發布會召開時,全市共完成營造林面積89.65萬畝,完成進度已達年度目標任務的119.5%。
科學綠化促營造林提質增效
邯鄲市因地制宜,主要采取飛播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結合方式,開展大規模生態修復。據該市林業局生態修復與荒漠化防治處處長袁洪波介紹,2016年以來,該市已完成飛播作業200余萬畝,主要飛播樹種有油松、側柏、黃櫨、臭椿、刺槐、連翹等。飛播前對播區進行雜草清理、簡要平整,飛播種子全部采用驅避劑、生根粉拌種,減少鳥鼠危害,提高苗木成活率。
2021年9月,《邯鄲市科學綠化若干措施》印發,明確提出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宜綠盡綠。圍繞營造林提質增效,著力實現“三個轉變”,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依法依規開展造林綠化工作。
2021年夏季的沁河郊野公園。該公園位于邯鄲市復興區,整個區域以沁河源生態修復為基礎,嚴控污水排放,清淤疏浚河道,種植樹木花草,按照生態與景觀兼顧的原則,在沿沁河12公里的流域內植樹綠化和景觀打造,發展生態旅游業。打造了“槐香柳韻、花田疊溪”等10大節點23處景觀,構成水清岸綠、湖光旖旎的濱河風光。圖為沁河郊野公園鳥瞰圖(拍攝)。通訊員董源攝
造林向營林轉變。在加大對西部山區剩余60萬畝荒山綠化的基礎上,工作重點逐步向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轉變,加強森林撫育經營,落實封山禁牧措施,開展土、肥、水綜合管理,不斷優化森林結構和功能,提高森林質量。
單一樹種向多樹種轉變。做到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堅持喬灌花草結合,建設多樹種混交林,種植楸樹、元寶楓等景觀樹種,主干道兩側、城鄉接合部、城市快速道兩側宜林地范圍內選擇大規格喬木,做到一次造林一次成景,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景觀系統。
生態建設向綜合開發轉變。西部山區重點打造一批以核桃、花椒、板栗等干果為主的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城區周邊鞏固邯西生態示范區綠化成果,增加業態,打造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林業產業;東部平原因地制宜發展以桃、梨等鮮果為主的觀光、采摘基地,形成品牌效應,把生態與富民相結合,實現綠利雙贏。(河北日報記者陳正)
相關
磁縣雞澤廣平榮獲“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
河北日報訊(記者喬賓娟)日前,磁縣、雞澤縣、廣平縣被授予“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記者從邯鄲市林業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邯鄲市及魏縣、曲周縣、邱縣、臨漳縣、肥鄉區、館陶縣、廣平縣、磁縣、雞澤縣獲“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
近年來,邯鄲全力爭創國家森林城市。2020年底,邯鄲市榮獲首批“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2021年以來,邯鄲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暨春季造林綠化視頻會,對創森和造林綠化工作全面動員部署。市林業局(市創森辦)對照創森五大類36項指標逐項分析研究、細致安排、查漏補缺,全力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各縣(市、區)、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統籌城鄉綠化美化,扎實推進森林網絡、森林健康、生態福利、生態文化等各項建設任務,全力沖刺攻堅。
另悉,2020年,國家林草局批準魏縣、曲周、邱縣、臨漳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正式備案;2021年9月,魏縣國家森林城市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涉縣獲批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曲周縣、邱縣、臨漳縣國家森林城市規劃正在專家初審階段。此外,在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縣城)工作中,除上述9個縣(區)榮獲“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外,大名縣已通過省級森林城市規劃專家評審;武安市省級森林城市規劃正待審核驗收;峰峰礦區、永年區已完成省級森林城市規劃初稿;成安縣規劃正在編制中。
目前,各縣(市、區)正以創森工作為契機,利用秋冬季造林綠化的有利時機,著力復綠增綠強綠,呈現全域創森建森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