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邯鄲之窗編輯部
醫療美容機構免費做美容這種事你會信嗎?
邯鄲之窗小編最近就接觸到這樣一件事:王女士通過朋友介紹到一家醫療美容機構體驗,聲稱可以免費做很多美容項目,出于對朋友的信任,王女士沒有細看就在多份文件上簽了字,然而沒過多久就接到了貸款公司的討債電話,這才意識到自己稀里糊涂背上了貸款!
目前,王女士的征信記錄已經受到影響,貸款公司的催債電話天天狂轟亂炸讓她苦不堪言。
近年來我國醫療美容行業快速發展,部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醫療美容機構開展合作,推出“美容貸”等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獲取醫療美容服務獲取了便利。
但是,不可否認也出現了一些亂象。
不少有整形美容需求又缺乏消費能力的愛美女士,在醫美機構的誘導下辦理“美容貸”之后,才發現落入了商家精心設計的圈套,一步步深陷債務泥潭。
貪圖“免費”上大當
“2020年底,有個朋友跟我說她認識醫療中心的人,說是做美容不用花錢,說什么時候有時間了可以帶你去做個美容,然后我就去了。到醫療美容中心后讓我簽了一個字,說是美容中心的一個收據,作為她們醫院留的底,簽完字就可以走了。”王女士說道。
小編:“那您簽完字看清楚上面寫的是什么內容了嗎?”
王女士:“沒看清楚,第一頁反正是她們醫院的那個證明。”
過了幾個月,王女士就接到了貸款公司的催款電話,而且不斷被催款騷擾,王女士說當初說只是免費體驗,現在貸款公司說自己連本帶利欠下了9萬多元。
做一套付費美容也不至于花這么多錢。目前,王女士征信已經上了黑名單,王女士做美容的朋友也聯系不上了。
“催款的人說我欠了南粵銀行的錢,我說我不知道啊,什么時候還有一個南粵銀行啊。然后他說你借錢做了美容貸款。”
小編:“是銀行那邊直接給您打的電話么?”
答:“不是銀行,好像是催債公司的,說去單位找你吧怎么怎么樣的,頭兩次真的去單位找我了,還找我們領導那里去了,弄得我現在手機號都不想用了。陌生號碼基本都不敢接,已經嚴重影響到我正常的生活了,可煩人了,電話天天響。”
編輯致電南粵銀行客服了解情況,南粵銀行表示與第三方的貸款公司有合作,但沒有跟任何美容公司有過合作。
律師解讀“美容貸”
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一旦看到免費兩個字就一定要提高警覺,這很可能就是一個誘餌。
當事人王女士是一點警惕性都沒有,按照美容院的引導,在幾份文件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就稀里糊涂把這個貸款背在了身上。
消費者在過程中沒有人提到貸款兩字,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簽了字,那么問題來了:簽個字,接個電話就能貸款了嗎?
對于此事,小編咨詢的律師表示:“從消費者反映的情況我們推斷出當時的場景,一方面是朋友的熱情推薦,另一方面是美容院工作人員的各種配合,就讓消費者的精力放在了美容體驗上面,然后再把消費者精力耗得差不多的時候,這個時候拿出文件,文件里面一定是有貸款申請表,消費者可能沒有去注意這些東西,因為她們慣用技倆可能是放在一堆文件中,把貸款放在一個不顯眼的地方,讓我們消費者一個一個的簽字。
這個歸根到底還是我們普通消費者通常不太重視合同條款細則,也不重視簽字的文件詳情,過度的依賴了商家的口頭宣傳,所以她們會掉入到精心設計的餡井之中。
在這個事件里面,銀行以及美容機構都是有責任的,因為銀行在放貸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要對借款人的相關情況進行審查,同時要對這個貸款的用途做一個必要的審查;另外一方面,銀行和貸款公司之間進行合作,不是意味著銀行的審查責任直接外包了,貸款公司在篩選合作方的時候,也要盡到一個審慎義務,挑選的這個合作機構如果有很嚴重的問題,尤其是涉嫌到坑害消費者甚至在限制貸款這樣一個問題,也需要有相應的責任。
建議消費者遇到此事,首先考慮向貸款銀行的監管部門進行投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肯定會起到更好的作用。也可以向市場監督部門進行投訴,如果都不能解決,也可以考慮提起一個民事訴訟,消費者在整理證據的過程中,看能不能通過司法途徑去解除貸款合同,盡可能的減少損失。
謹慎謹慎再謹慎!
“美容貸”不法分子通常都有哪些套路或者技倆?
總體而言,慣用的技倆是,過度夸大消費者可能存在的問題,夸大美容的效果,在消費者心動的情況下大肆宣揚不要錢體驗等等。
消費者一定要特別注意的是,現在電子合同已經在廣泛運用,很多美容機構還會直接指引消費者操作下載貸款app,讓消費者進行實名認證,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貸款的申請和確認。
如果消費者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謹慎。
絕對不能在沒有看好合同條款的情況下簽字,也不要隨隨便便把手機交給別人操作,更不能去隨便說進行實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