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
“死亡游戲”
早被明令禁止傳播
其實,“死亡游戲”并非近期才流行。記者調查得知,“死亡游戲”又叫“心跳游戲”或“閉氣窒息游戲”,最早源于國外及港臺地區,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內地和沿海城市傳播,并在校園內盛行一時,隨后引起教育部門和教師、家長的關注。
當時,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一旦發現有學生參與這類活動要立即制止,要求各地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深入開展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課余活動,同時進一步加強管理,保障廣大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嚴防此類不良游戲殘害學生、危害社會。
對此,教育部已商請有關部門嚴厲打擊、取締“死亡游戲”這類不法游戲,嚴厲查處蓄意制造、傳播這類游戲的不法分子,要求國內所有網站刪除這類游戲的介紹。鑒于其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的考慮,在2004年,教育部下令堅決制止此類游戲在學生中傳播、蔓延。
醫生警告
千萬別拿生命當游戲
對于死亡游戲,石家莊市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田勇可謂印象深刻。“以前我并不知道這個游戲,但前兩天我剛剛收治了這樣一個病例,所以印象十分深刻。”田勇說,就在前兩天晚上值班時,有名高中生送來一個年輕人,年齡十七八歲,來時有休克現象、昏迷,經搶救患者才清醒過來。年輕人蘇醒了,既后怕更后悔,他的同學、家長和老師也嚇壞了。
田勇說,事后他了解到,當晚男孩和幾個同學在宿舍玩起這種“死亡游戲”,發生危險,同學們急忙將他送到醫院搶救。“造成危險就是因為這種游戲通過擠壓胸部,造成心臟血液不能及時輸入到大腦,導致大腦缺血后短暫性缺氧,還可能產生幻覺,十分危險。”田勇說,“死亡游戲”對身體損害巨大,玩過這種游戲的人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嚴重的會出現休克,甚至窒息而亡。
田勇解釋,游戲主要是控制時間,大腦缺氧5分鐘以內,都是可逆的,可以恢復。如果超出這一時間,那就不可逆了,造成大腦永久性損傷,很危險,如果小孩子玩就更危險,按壓不好還可能造成肋骨骨折等情況,所以要警告大家絕對不能玩,太危險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控的,尤其是像死亡游戲。”
學校和家庭
一定要提前干預
針對小楊的遭遇,市未成年人心理維護中心王健老師稱,由于青少年對新鮮事物存在好奇、嘗試及從眾的心理,對危險情況缺少預知及辨別能力,很容易在他人的慫恿下參與類似“死亡游戲”的危險舉動,這與其年齡階段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對此,河北師大教育學院袁立壯副教授表示,未成年人在加強自我保護等安全意識的同時,學校和家庭的提前干預很有必要。首先,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指導他們多做一些有益的身心不受傷害的活動,如爬山、短途旅行等。其次,學校方面應該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游戲觀,了解“死亡游戲”可能會產生的嚴重后果,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能做,“學校和家庭一定要提前參與進來,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