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 西游記 》 走紅網絡
“樹=木+對,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唱=口+昌,有口日日唱,越唱越響亮【口日日拼成唱】;我:我餓了,媽媽給我煮了一個鵝蛋吃……”兩個小學生,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把“啞巴”漢字說出來,變成“會說話”的漢字。學生念過以后,就會過“口”不忘,牢牢記住漢字的形狀,并且能夠準確地寫出來。
這段視頻叫《漢字教學改革西游記》,同類視頻還有《漢字英雄一》、《漢字英雄二》和《漢字英雄三》,全部由張翔升指導拍攝,由他的學生演示。記者看到,這些視頻在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都有,點擊率很高。
愛發明創新的張翔升
今年58歲的張翔升,早在上高中時就愛“較真”,經常跟自己的老師探討“上一節課如果這樣講,效果會更好”。1981年,他到中學教英語,發明了一種拼形漢字棋和漢字撲克,分別獲得河北省第一屆發明展銅獎和全國體育器材改革創新獎。
教學過程中他發現,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多是整字教學法,屬于“只念音記不住字”的啞巴字形教學,孩子們學起來又苦又累又受罪,效果很不好。于是在1992年,他主動提出從初中調到小學教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邊教學邊研究漢字改革。
拆拼漢字路途艱難成效顯著
為了搞好拆拼漢字教學,張翔升開始了艱難的“摳”字工作。“一冊書有四五千個生字,每天晚上要逐個地“摳”,摳十五六個就會絞盡腦汁。”張翔升說。
這時,有不少人勸他,走這條路費力不討好,付出沒回報。有時候張翔升也打退堂鼓,但看到孩子們學起字來一天比一天快樂,精神面貌一個比一個好,他就堅持了下來。
現在,張翔升的學生都學會了拆拼漢字的思維方式,學到的新字都會自己“拆拼”,過“口”不忘。他所教的班級每年語文考試都是校區第一名。
近年來,張翔升的教學方式先后被批準立項為邢臺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課題和河北省教科所重點資金資助課題。附近的后閆小學、馬劉小學、紀莊小學、一完小等都采用了這種教學方式。
一名鄉村教師,用27年時間潛心研究漢字教學改革,發明拆拼漢字教學模式,并把這種模式以小學生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