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隨機下載了e洗車、云洗車、智富惠等上門洗車手機客戶端,下單后均收到了類似“系統調整,暫停服務”的提示。隨后,記者在微信平臺查詢發現,多個公眾號都關閉了上門洗車業務或直接下線平臺。部分平臺客服人員表示,目前只提供到店洗車、汽車保養以及救援等服務。
客服1:我們沒有。上門洗車都倒了,全國都倒閉的差不多了,你還在找上門的?
客服2:不好意思,我們沒有上門洗車這項服務,您需要購買洗車券,本人到合作的門店去洗。
去年上門洗車軟件曾掀起一輪補貼大戰,力度最大的時候“1分錢洗車”“1元2次”等頻頻出現。在業內看來,這種做法與此前打車軟件的做法如出一轍,營銷初期都不是為盈利,而是吸引用戶。但遺憾的是,其背后的金主并不都是阿里和騰訊這樣不差錢的巨頭。瘋狂砸錢僅維持了三四個月,就開始有平臺出現虧損甚至倒閉。
自媒體天方燕談創始人李燕分析,短暫的燒錢補貼確實營造了一時繁榮,但上門洗車這項服務并不具備可持續性,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它并不是一種剛性需求,用戶基本沒有忠誠度。
李燕:這給用戶造成一種錯覺,足不出戶可以洗車,還比洗車場便宜,但這完全不真實。一旦燒錢補貼不可持續,用戶明白上門洗車還是要錢,而且要的錢和洗車場沒什么差別,加上上門洗車所花費的時間交通成本,洗車設備和用品,價錢可能更高,羊毛出在羊身上。
此外,某洗車平臺工作人員透露,上門洗車背負著比洗車場更重的成本壓力。因為需要外派洗車工和移動設備,前往服務地點,花費的時間和交通成本都高于洗車場。
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實體洗車場單靠洗車服務都是不掙錢的,許多都是借助用戶洗車時,推薦美容保養,甚至汽車維修等后續服務來養活自己。上門洗車平臺應謀求轉型,可以向汽車養護,車險、加油等方向進行嘗試。
李燕:上門洗車這種需求是被夸大的,讓投資者和創業者集體走入上門服務的妄境。汽車后市場的創業團隊調整創業方向,不必要的引導和折騰要省掉,不該燒的人力資源和錢要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