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淶水、易縣、淶源三個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這樣的事例正在不斷上演。我省重點打造的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將三縣連成一片,進行統籌規劃,開展全域旅游。“十一”黃金周,三縣共接待游客134.3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2.72億元。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旅游業作為產業扶貧的有效抓手,將扶貧攻堅、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美麗鄉村、現代農業、山區綜合開發相結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旅游業成為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產業。截至目前,全省有630多個鄉鎮、1650多個村、近5500家企業從事旅游業,鄉村旅游經營戶突破4萬戶、從業者達到36萬人。2015年,全省旅游業帶動15萬貧困群眾就業,促進6萬多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精準發力,讓山水之間長出致富產業
地處深山的小村子能迎來一撥又一撥游客,這是平山縣北冶鄉趙家溝村人做夢也想不到的。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河灘里撿的石頭能賣錢、自家種的葡萄被搶購一空……
依托近鄰的國家4A級景區佛光山,充分發揮村里林果產業基礎好的優勢,經過重新打造的趙家溝村華麗轉身,成了花果飄香、青瓦紅墻的果香小鎮,也成了人們“鄉村游”的好去處。
河北是扶貧任務較重的省份,目前有310萬貧困人口,貧困程度比較深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深山區。但河北也是旅游資源大省,全省62個貧困縣中,具備旅游開發基礎的貧困縣有58個,集中了230家A級景區、113個森林公園、31個地質公園。
把旅游業培育成最具優勢的富民產業,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扶貧工作。今年年初,我省出臺《關于推動旅游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堅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社會參與、形成合力、重點推進、分批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原則,通過引導和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旅游,推動貧困地區增加農民就業、提高收入水平、增強內生動力。之后,在我省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工作推進大會、首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為燕趙兒女把更多的“窮山惡水”變成旅游景區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當前,我省正大力實施“一二十百千”旅游發展工程,突出打造一個環首都休閑度假旅游圈,沿燕山—太行山、沿渤海兩個休閑度假旅游帶,10個以上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100個精品旅游景區,1000個旅游重點項目。
精準發力,讓山水之間長出風景、長出產業、長出財富。今年前七個月,全省共接待游客2.55億人次,同比增長21.42%;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340.89億元,同比增長28.56%,占全省GDP的比重超過12%。今年上半年,全省貧困地區人均旅游收入近5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其中旅游業發展較好的貧困縣占比更高,比如淶水縣人均旅游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易縣人均旅游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
創新路徑,多管齊下擴大扶貧成效
當上南峪村高端民宿的“管家”,貧困群眾徐振申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今年40歲的徐振申是淶水縣三坡鎮南峪村村民,他的妻子患病臥床,女兒正在上大學,一家人因病因學致貧。今年9月份,南峪村高端民宿開門迎客。村旅游扶貧農宅股份制合作社聘任徐振申管理維護民宿,每年給他2萬元保底工資。日前,徐振申笑著對記者說:“有了穩定的收入,還能就近照顧生病的妻子,再加上合作社給的每年每人600元分紅,脫貧很快就能實現!”
旅游景區帶動就業、旅游股權帶動脫貧,這是我省探索出的產業化程度高、帶動力強、可復制性好的旅游扶貧路徑。一方面,我省依托貧困地區的特色旅游資源,加大景區建設力度,引導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到景區打工,讓他們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變成服務員、司機、維修工等,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另一方面,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鼓勵貧困群眾把土地、山場等租給合作社或企業發展旅游,把貧困戶能折成資本的自有資源全部折價入股,吸納貧困群眾在企業打工,使之成為拿土地租金、分紅股金和務工薪金的“三金”農民。
為了擴大精準扶貧成效,我省在創新旅游扶貧路徑上不懈探索。
——旅游創業帶動脫貧。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支持景區及周邊村莊依托山清水秀的特色旅游資源打造旅游專業村,支持貧困戶開辦農家樂、鄉村旅館等經營實體,讓他們成為第三產業的經營業主,通過經營收入脫貧致富。淶源縣白石山旅游片區農家樂由2014年的50多家增長到現在的209家,接待床位達到了5523張,可直接帶動1.6萬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旅游商品帶動脫貧。積極推動旅游停車場、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后備箱基地和旅游商店建設,支持當地農副產品開發和家庭手工業發展,強化產業支撐。大力引導貧困群眾發展土特產旅游經營,出售自家農副土特產品,通過商品銷售獲得收入實現脫貧。
“十三五”期間,我省每年規劃啟動100個貧困村開展旅游扶貧。到2020年,扶持62個縣,約500個貧困村、8.6萬貧困戶、30萬貧困人口,通過直接參與旅游經營、提供接待服務、出售土特產品、土地租金、入股分紅等途徑脫貧致富。
盤活資源,“旅游+”加出精準扶貧新動能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旅游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切入點,是拉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
我省通過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構建“旅游+”產業體系,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盤活農村資源,將扶貧攻堅、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美麗鄉村、現代農業、山區綜合開發相結合,一舉活了資源、綠了河山、富了農民。
秋風輕拂,花海如潮,美不勝收。日前,在距離淶源縣城約15分鐘車程的西道溝村農業莊園新景區,萬畝藥材花海景觀蔚為壯觀,吸引了很多游客駐足賞玩。
這個農業觀光游項目,由河北尚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0000畝,計劃投資5.1億元。這只是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項目的一部分。在整個項目中,我省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導其他行業企業轉型投資旅游業,通過市場化運作開發旅游項目,已經完成投資近300億元,打造了10種新業態:鄉村游、山地游、農業游、工業游、商務游、購物游、文化游、康養游、自駕游、研學游。
“旅游+”,加出了精準扶貧新動能,更加出了脫貧攻堅的信心。
易縣安格莊村村民趙銀池家的房子最近貼了仿古磚,院子整飭一新,葡萄架上果實累累。在他經營的長壽農家院院墻上,記者看到金牌農家樂服務標準和餐飲服務標準兩塊牌子,對頭發、服裝、指甲、笑臉等都有具體規定。趙銀池坦言,每天跟不同的游客交流,開闊了眼界,也注意講衛生、講文明了,對生活更充滿了希望。
山溝溝變成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老宅子變成城里人稀罕的好地方,農家飯變成人們津津樂道的“新口味”……這些變化,讓貧困群眾看到潛力、看到希望,激發了他們的創業激情,增強了他們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信心。
為充分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我省按照“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扶貧工作思路,組織實施鄉村旅游人力資源開發計劃,分級分類加強對旅游扶貧村村官、致富帶頭人、旅游經營戶、從業人員的培訓,全面增強旅游扶貧持續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