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正式核定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錄——
摸清“紅色家底” 傳承紅色基因
2月25日,李大釗紀念館展廳內“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雕塑前,新入職的講解員正在學習研究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通訊員 劉江濤攝
青山留名史,烽火淬英豪。河北是革命文物資源大省,如何把革命文物保護好、把革命傳統弘揚好、把革命文化傳承好?經過審慎遴選,日前,河北省正式核定公布河北省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其中包括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95處,珍貴文物10302件(套),為進一步保護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首批名錄類型多覆蓋廣,梳理見證燕趙革命史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以慷慨悲歌著稱的河北,在近代以來保存和遺留了豐富多樣的革命文物。”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說,這些文物資源價值高、影響大、題材豐富、分布廣泛、內容深厚、類型多樣。
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革命文物工作扎實推進,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保護狀況持續改善,教育功能不斷強化。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河北省目前登記重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000余處;根據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階段成果顯示,河北省現已備案的革命題材的博物館、紀念館35家,國有單位館藏革命文物25200余件(套)。
“此次河北省首批名錄的公布,是根據2018年國家文物局印發的《關于報送革命文物名錄的通知》(簡稱《通知》),以及2020年國家文物局印發的《關于核定公布革命文物名錄的補充通知》(簡稱《補充通知》)進行的。”省文物局文物處處長趙倉群說,特別是《補充通知》明確指出,此次革命文物名錄的公布范圍主要涵括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與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含抗日戰爭)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與近代以來著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李大釗故居、白求恩墓、前南峪抗日軍政大學舊址、沕沕水電廠舊址、1939年10月出版的《共產黨人》創刊號、解放戰爭時期土地改革“分果實圖”木刻畫版、1947年10月1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公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戰爭時期《白毛女》手抄劇本、1949年1月頒發的華北區土地房產所有證……
記者了解到,公布的首批名錄中,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包含舊址、舊居、故居、抗戰遺址、烈士墓、陵園、紀念碑亭等,可移動革命文物包括布告、生活用具、票據、手稿、書籍、刊物、武器等。
張立方說,這些文物見證了河北人民的風雨歷程,揭示了中國革命、建設道路的曲折和艱辛,見證了無數優秀燕趙兒女在黨的領導下為民族獨立解放,為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歷程。
以史為據直面遴選難題,客觀認定文物內涵價值
革命文物的認定極具考驗性。對于河北而言,革命文物資源不僅數量大、分布廣、保存狀況差異大、存在連片特征,且年代貫穿久,更涉及具體史實的精確核定。“我們掌握的基本原則是,文物內涵價值認定必須真實、準確、完整,每一件具體的革命文物,都要進行價值認定和分類。”張立方說。
難度顯而易見。以不可移動文物為例,所包含內容非常復雜、分類難度大——
同一件文物,存在多重身份和屬性,哪一種優先考慮?譬如,昌黎縣韓文公祠、涉縣原曲大廟、深澤永濟橋、保定蓮池區賢良祠等,是界定為歷史文物,還是革命文物?該以哪種身份和屬性標識呢?
具體到某一文物,價值歸屬和價值高低也見仁見智。比如,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華北制藥廠辦公樓,不僅建筑風格典雅壯觀,且見證了我國結束青霉素、鏈霉素依賴進口的歷史,能否界定為革命文物呢?新中國成立以來承載革命精神的文物,如平山縣引崗渠群英渡槽,能否被界定為革命文物?
一些遺跡正在消失,怎么辦?“很多革命文物,分布在偏遠山村。一些抗戰遺址,隨著歲月流逝而殘缺,也給當前革命文物認定帶來困難。”河北省相關專家表示。
其中,起伏于山巒間的長城依舊是焦點。近代以來,長城在抗戰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比如喜峰口長城抗戰遺址,遺跡雖很難辨識,但歷史事件不存在爭議。長城周圍有烈士陵園,長城本體還能看到炮彈痕跡,最終被確定為革命文物。
“尊重史實,捍衛精神。咱們遴選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時,對于認定中出現困難的革命文物會派專家去現場核查。認真組織專家論證、征求黨史專家及宣傳部門意見,用內涵認定其相應的等級和保護措施。”張立方說,入選首批革命文物名錄的基本都是典型,史實清楚、爭議較少,以后再認定的話,難度會越來越大,所以要開好頭、起好步,標準設定“要經得住歷史考驗”。
傳承革命文化紅色基因,提升保護利用水平
“此次革命文物名錄的遴選和公布,對于推進統籌規劃、整體保護,深化革命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傳播,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平,傳承革命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激發文物事業活力具有重要意義。”河北省相關專家表示,要乘勢而為積極推動革命文物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讓文物資源成為發展的紅色引擎。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共有11市111縣(市、區)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名單。近年來,河北省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利用工作,始終堅持保護為先原則,加強革命文物的搶救性和預防性保護,將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保護并重,確保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
“首批名錄中,保定市有124件可移動革命文物入圍,其中98件來自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冉莊地道戰紀念館館長周明慧說,目前,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面積20萬平方米,擁有傳統民居、作戰工事、歷史建筑近300處,地道近3000米。接下來,將對保護區內152處非傳統民居外墻進行處理,與周邊遺址環境相協調。
近幾年,河北省還有序推進革命舊址維修保護行動,對涉縣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育德中學舊址、陳莊殲滅戰陳列館等展開持續修繕保護和安全設備升級。同時,還編制完成《河北省革命文物總體保護利用規劃》、編制革命文物資源集中片區保護利用總體方案,建立革命文物數據庫……
“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只是第一步。”張立方說,接下來要以此為契機,扎實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積極推進合理適度利用,到2022年,全省革命文物保存狀況應全面改善、展示利用水平應顯著提升,通過繼續推進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加強舊址保護與公共設施建設,讓革命文物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發揮重要作用。 (河北日報記者 龔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