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城縣南趙扶鎮中趙扶村原來的“臭水溝”變為“觀景池”。 新華社發
“這條渠的水原來是鎮污水處理廠的尾水,由于河道窄,兩邊都是垃圾,河底都是黑泥,水體很臭。通過種植樹木及水生植物等生態整治修復,增強了水體自凈能力,水環境質量也大大改善。昔日的臭水溝成了群眾休閑娛樂的景觀帶,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增強。”11月24日,蠡縣辛興村黨支部書記崔明章說。
鋪設管網將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分散建設小型治理設施……蠡縣根據黑臭水體成因,制定了“一塘(渠)一策”治理措施,全面排查整治農村黑臭水體,并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嚴防反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工作,今年將其列為10件民生實事強力推進。切實把解決群眾身邊的污染問題當成“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大事來辦,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各地,累計出動人員9萬余人次,對所有行政村逐村開展拉網式排查。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市縣鄉村四級責任,壓實屬地網格責任,確保責任到人。
嚴格標準范圍。河北省提高標準,自我加壓,將排查范圍在行政村村民主要集聚區向外延伸1000米基礎上,擴大至鄉級以上公路兩側200米范圍內的全部河、塘及溝渠,基本涵蓋全部平原地區,高于國家要求范圍。
堅持人技結合。采用衛星遙感技術解譯分析、飛檢補充排查相結合,共形成84332個疑似點位清單,交給各市逐一排查確認。同時,通過露天禁燒視頻監控平臺監控水體周邊生活垃圾、秸稈堆存等污染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轉交當地整改,確保排查全覆蓋、無盲區、無死角。
嚴格驗收標準。各地分別采用控源截污、水體凈化、清淤疏浚、生態綠化等治理措施,對387條農村黑臭水體完成治理。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依據相關規范確定了10項驗收標準,要求各地嚴格組織驗收,加強督促指導,確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穩定。截至8月底,各地均完成整治驗收工作,387條農村黑臭水體均達到了驗收標準。
驗收達標后,如何防止出現返黑返臭現象?
建立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管控機制,省生態環境廳要求各地嚴格落實長效機制,加大常態化排查整治力度,強化污染源頭管控。加大對企業排污和“散亂污”企業的打擊力度,動態化管理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清單和有水、無水坑塘溝渠清單,做到隨查隨清、立查立改。組織各地以縣(市、區)為責任主體開展農村黑臭水體及存在演變為黑臭水體風險的坑塘、溝渠的視頻攝像頭安裝工作,并聯網接入省市兩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強化水體日常監管,杜絕出現農村黑臭水體反彈。截至11月15日,全省已完成安裝視頻攝像頭152個。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督促各地進一步壓實各級網格化環境監管責任,持續開展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排查整治工作,加快落實長效管控機制,抓緊推進視頻攝像頭安裝工作,動態化管理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清單和有水、無水坑塘溝渠清單,對河、塘、溝渠等農村水體及時清理周邊生活垃圾,加強排污口巡查引導,從污染源頭進行管控,做到隨查隨清、立查立改,實現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