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app-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
您好 ,歡迎您來到邯鄲之窗! 

莫讓不良網絡流行語侵害未成年人 專家這樣建議

來源:法治日報編輯:保存2024-02-03 11:14:57
分享:
  莫讓不良網絡流行語侵害未成年人

  專家:警惕網絡流行語冒犯化發展趨勢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 本報實習生 翟崎宇

  最近,天津市民王女士發現,一句“你真是餓了,什么都能吃得下”成了上小學五年級兒子的口頭禪。問其啥意思?兒子支支吾吾,說小伙伴們都在說,自己覺得好玩就學來了。

  王女士上網一查發現,這是一句網絡流行語,出自一部電視劇,大概是說人審美有問題,帶有侮辱性的意思。李女士把孩子叫到身邊,告訴他這句話是在罵人,以后不要說了。但孩子對此一知半解。

  “不僅僅是這一句,一段時間以來,孩子嘴里經常蹦出網絡流行語,他只是覺得好玩,不知道有些是非常低俗的詞或罵人的話。”王女士頗為擔憂地說,把這些網絡流行語掛在嘴邊,肯定影響孩子身心健康,但周圍很多人都在說,實在防不勝防。

  王女士的擔憂不無道理?!斗ㄖ稳請蟆酚浾呓詹稍L了解到,不少網絡流行語、網絡熱梗在未成年人群體中流行,有的孩子說話夾雜著大量網絡流行語,乃至作業、作文中都出現了網絡流行語,這讓孩子家長和老師都很苦惱和憂慮。

  “醬紫”(這樣子)、“神馬”(什么)、木有(沒有)……河北唐山的李女士是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她發現孩子學了網絡流行語之后,開始“不好好說話”了,說多了還經常將平舌音和卷舌音混淆。

  李女士說,孩子熱衷網絡流行語,是受到了朋友的影響,他們認為網絡流行語好玩又方便溝通,身邊小朋友都在用,都這么說。“我一直在糾正孩子不要這么說話,但孩子有時沒意識地又開始說了。”

  北京昌平的吳先生說,他讀小學的女兒平時都斯文有禮,家人在孩子面前從來不說一些粗俗的話??墒牵瑓窍壬罱鼌s發現孩子與同學在社交軟件上經常聊一些“兩性”話題,說得很粗魯。孩子的母親與她深入溝通后才知道,根源就出在那些網絡流行語上,一些網絡流行語粗俗不堪,對孩子潛移默化造成了影響。

  在河北邢臺教小學語文的張老師也發現了這一現象——一些孩子熱衷網絡流行語,不僅日常交流時用,甚至寫作業、寫作文時也會用上各種網絡熱詞。

  “這些網絡流行語雖然比較簡潔,但往往缺乏完整的語法和語義結構。未成年人長期使用這些語言,不僅會降低語言表達能力,影響社交,還可能導致正規文字學習的困難,影響閱讀理解、寫作技能等。”張老師說,她對此很頭疼,需要額外花時間去和同學們解釋和糾正這些用詞。

  還有多位家長反映,孩子高頻率使用網絡流行語,讓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出現了一定的障礙。

  來自天津的家長田先生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兒子期末考試沒考好,退步了很多,于是他就對兒子進行了一番教育。孩子回答道:“啊,對對對!”

  當時,田先生還以為孩子聽進去了,過后一想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后來在網上檢索發現,原來那句話所代表的是一種敷衍的回復方式,即承認自己在“擺爛”,表達了“破罐子破摔”的態度。

  據了解,網絡流行語通常承載著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一些傳統的、已經存在的詞語,在網絡文化的影響下,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或用法,也成了網絡流行語。不少網絡流行語包含負面、叛逆的情緒,甚至涉及暴力、消極行為。

  孩子們為什么會被網絡流行語“吸引”?

  “網絡流行語正好符合青少年追求‘新’‘奇’‘特’的天性,通過網絡的交流互動,青少年在各自圈層中形成獨特的話語和符號體系,以尋找表達的自由感和同類歸屬感。”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馬麗紅律師說。

  馬麗紅認為,網絡流行語有正向和負向的多元存在形式,大多新鮮、有趣,但是也有不少語言存在表達不規范、具有低俗性和冒犯性等不良導向的特點。未成年人的甄別能力還不夠成熟,極易被這些網絡語言影響。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未成年人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從未成年人的角度看,這些網絡流行語能夠體現自己的獨特性,所以他們一有機會便使用這些網絡流行語。

  “在網絡環境里,未成年人感覺到自由,他們的自我意識、自我表現都會比較充分,孩子們喜歡使用網絡流行語是追求自由的一種表現。”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說。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未成年人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過度接觸和使用網絡流行語可能會對其產生誤導,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未成年人正處于語言學習和溝通技巧的發展階段,過度使用網絡流行語還可能影響未成年人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使其日常交流能力下降。家長、學校、平臺三方應形成合力,共同抵制不良網絡流行語對未成年人的侵害。

  “未成年人正處于語言學習和溝通技巧的發展階段,頻繁使用網絡流行語可能會對孩子的思維產生限制,對他與別人溝通造成障礙,所以在網絡流行語的使用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讓孩子用一種開放的思想去對待,不要被這些網絡流行語限制。”儲朝暉說。

  他提出,校園里要盡量減少使用一些不良的、存在歧義的網絡流行語,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通過講解語言的規范性、語言學習及訓練,讓孩子們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掌握正確的語言和溝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習慣,鼓勵他們多讀書、多寫作,加強語言規范和文學素養的培養。”儲朝暉說。

  有家長提出,有些網絡流行語常被用來進行同學之間的攻擊,可能導致校園“軟暴力”的問題。對此,馬麗紅建議,家長和學校應對未成年人上網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教育,學校教育應杜絕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網絡流行語、網絡熱梗,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語言文字。

  “互聯網的價值在于開放、包容、共享,網絡話語的產生與傳播是不可避免的,無需全盤否定。”馬麗紅說,青少年作為網絡使用的主要群體,引領了網絡流行語的走向,賦予了語言新的生命力;但網絡流行語也存在向過度娛樂化、幼稚化、冒犯化發展的趨勢,應當引起警惕。

  儲朝暉認為,減少網絡語言對未成年人的不利影響,最關鍵的是整個社會要養成一種風氣,共同抵制不良網絡流行語,媒體也要發揮積極引導的作用。

  “家長、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要方法得當、以誠相待,這樣不僅能使孩子們健康成長,也能營造充滿正氣的網絡生活環境。”程方平說。

  馬麗紅說,凈化語言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家長、學校、平臺、社會、有關主管部門應積極聯動配合,對青少年網絡語言的使用進行正向的引導,對網絡環境進行科學的監管,同時也要給青少年必要的表達自由,各方齊力方能構建健康積極的語言表達體系。(法治日報)

相關文章

地址:河北省邯鄲市人民路新時代商務大廈10樓 客服熱線:0310-3181999
邯鄲之窗  m.bm-sj.com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在線交流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61號 冀ICP備12015509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