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歇腳 鄉村振興再出發
位于大名縣龍王廟鎮的縣級集中式光伏電站于去年建成投用。大名縣累計建立兩座集中式光伏電站、159座村級光伏電站、1780戶光伏電站,帶動1.3萬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資料片
因“宋府明城”而享有盛名的大名,地處我省東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人口近百萬,貧困村、貧困人口數量大,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2014年,全縣有貧困村159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244戶、118068人,貧困發生率17.1%。
近年來,大名縣干部群眾攜手并肩,凝聚合力精準發力攻貧困之堅,截至去年底,全縣貧困村減至3個,貧困人口減至1981戶、579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77%。今年5月,該縣以“零漏評、零錯評、零錯退”的成效,一舉摘掉戴了近30年的貧困帽子。脫貧出列后,大名縣持續用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向著鄉村振興目標奮力邁進。
夯實產業,貧困戶產業覆蓋率100%
每天清晨,騎電車不到10分鐘,大名縣沙圪塔鎮后于莊村村民孫艷民準時趕到幾公里外的河北峪口禽業有限公司上班。她的工作是為雞苗注射疫苗。從貧困留守婦女到掙工資的“上班族”,身份轉變不僅讓孫艷民穩定脫貧,讓她整個人的精氣神也更足了。
河北峪口禽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剛飛介紹,該公司是北京首農集團華都峪口禽業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在大名縣落戶的小型優質肉雞項目總投資4億元,計劃建設雞舍24棟,飼料加工基地和孵化車間3個,形成飼料、孵化、養殖的全鏈條產業,可帶動就業550人。目前,通過合作社入股模式,峪口禽業吸納貧困戶3300人,入股資金2000萬元。公司每年給合作社分紅200萬元,支付期10年,3年后在此基礎上,另外支付每年利潤的10%增加分紅。
一排排藍色的光伏電板,源源不斷地將光能轉化成電能,也照亮了脫貧之路。在大名縣,159個重點貧困村均建有光伏電站,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陽光”產業。
“村級光伏電站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投資建設,可帶動貧困戶60戶,每戶年分紅3000元。”大名縣孫甘店鎮前營村黨支部書記劉秋澤說。
除村級電站外,該縣還建立了兩座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1780戶光伏電站,帶動1.3萬余戶建檔立卡戶增收。電站空閑區域全部種植了經濟作物,既實現土地節約利用,又增加了整體收益。
大名縣委書記房延生介紹,該縣建立扶貧項目庫,著力引進培育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的扶貧龍頭企業,實施了“龍頭企業帶動一批、特色種養發展一批、農光互補增收一批、金融信貸支持一批、網絡電商覆蓋一批”等產業工程,把所有貧困戶深入嵌入產業之中,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100%。
據統計,2014年以來大名縣累計投入各類財政資金7.46億元,帶動社會投入9.33億元,所有貧困戶戶均實施1.5個項目,構建了縣有扶貧園區、鄉有扶貧基地、村有致富產業、戶有致富項目的四級扶貧產業體系??h里先后引進了峪口禽業等大型龍頭企業,各鄉鎮建立了特色蔬菜、林木瓜果、畜禽養殖等扶貧產業園區,通過“產業園區+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從股金、薪金、租金等多渠道助力脫貧增收。
大名縣孫甘店鎮南石沖村扶貧微工廠里,工人在加工服裝。近年來,大名縣依托農村閑置宅基地等新建、改建扶貧微工廠262家,帶動就業1.3萬余人,其中貧困戶2600余人。 資料片
帶動就業,扶貧微工廠抱團闖市場
11月10日下午,大名縣北峰鄉前現城村扶貧微工廠生產車間內,50多名婦女正在縫紉機前趕制棉服。扶貧微工廠負責人曹亞濤說,每吸納一戶貧困戶政府補貼500元,采購設備、人員培訓還有補貼,大大降低了返鄉創業門檻。
大名縣扶貧微工廠依托農村閑置宅基地、學校等進行新建或改建,縣財政給予建設補貼,不足部分還可申請“政銀企戶保”扶貧貸款解決,重點發展服裝、箱包、藤椅編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留守婦女等“半勞力”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全縣建立扶貧微工廠262家,帶動就業1.3萬余人,其中貧困戶2600余人,月均增收近2000元。
“單個微工廠具有靈活便捷等優勢,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面臨采購成本高、市場研判不準、產品銷路窄、技工培訓難等問題,甚至存在相互壓價、惡性競爭等現象。”大名縣扶貧辦主任張勝利介紹,2017年他們指導企業組建了扶貧微工廠聯合會,通過搭建集中采購、信息交流、技能培訓、銷售等平臺,推動扶貧微工廠抱團闖市場。
“各企業通過聯合會互通有無、資源互補,既降低了原料采購成本,又增強了承接大訂單的能力,從而實現共贏。”大名縣西付集村生產服裝的扶貧微工廠負責人朱浩杰被推選為聯合會會長。聯合會成立以來,先后為25家微工廠采購原料62次,節約成本75萬元,培訓工人4700多人次,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而且由于加工能力提升,一批扶貧微工廠與大客戶簽署了長期加工協議。
以聯合會為依托,大名縣扶貧辦、人社局等部門對成長性好、帶貧能力強的企業重點扶持,精準實施免費管理培訓和技能培訓,提升扶貧微工廠業主經營能力、帶富能力,讓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
未貧先防,從源頭控制貧困增量
今年,大名縣龍王廟鎮東苑灣村村民趙文章因股骨頭置換手術花費7.2萬元,通過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后,個人自付費用仍有4萬元,一場大病讓本不寬裕的家庭瀕臨返貧。
正當老趙一籌莫展時,大名縣太平洋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主動登門,詳細了解他住院花費情況。原來,大名縣防貧保障數據庫監測到趙文章有可能因病致貧返貧后,將其納入防貧救助對象予以救助。不僅是防貧保險金救助,根據趙文章康復情況,村里還為他安排了公益崗位。
堅持關口前移,未貧先防。以現行農村貧困標準的1.5倍設置“防貧保障線”,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保障線的納入防貧范圍,符合救助條件的發放保險金。去年,大名縣扶貧辦、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門通過信息共享,對持續增收能力不強或因病、因學、因災等造成的貧困邊緣群體進行摸排,框定邊緣戶3549戶10348人。縣財政每年拿出370萬元,針對這一群體創設“精準防貧保險”,一旦有可能發生致貧返貧情況時,由保險公司及時給予救助。除“精準防貧保險”外,大名縣太平洋保險公司還創新設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人身意外險、大田作物險、扶貧車間收益險等防貧險種,綜合實施救助。
防貧保險報銷審核需鄉鎮、住房保障、行政審批、市場監管、公安交警等部門分別出具審核意見。為讓群眾少跑腿,大名縣建立了保險公司代辦和部門專項聯絡員制度,除鄉鎮蓋章需群眾自己跑辦外,其他4項程序全部由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代辦,確保了各相關部門之間無縫對接,提高了救助效率。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救助防貧對象152戶、發放防貧救助金220萬元,未發生一例致貧返貧現象。
“在防貧保險救助基礎上,我們還堅持因人因戶鞏固救助成果。”張勝利介紹,對有勞動能力的返貧對象,為其選擇合適的增收產業并提供跟蹤服務,對初次創業的給予創業補貼或發放創業扶持貸款,引導其依靠自身力量擺脫貧困增收致富;對弱勞動能力的防貧對象,為其安排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崗位,幫助其自食其力;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殘疾人等,為其申請低保、五保救助,全面筑牢防止返貧的“攔水壩”。
“隨著近幾年扶貧政策、扶貧項目等向扶貧重點村傾斜,重點村的收入水平、基礎設施、環境面貌等有了大幅提升,原本基礎較好的非貧困村成為新短板,還存在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欠賬較多等問題。”房延生介紹,去年初該縣非貧困村未脫貧人口達1657戶4780人,分別占全縣的82.6%、81.4%。
為補齊新短板,大名縣在邯鄲市率先開展非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從全縣抽調270人組成90個工作隊,以“大村一對一、小村一帶多”的形式,進駐492個非貧困村開展幫扶,制定了黨的政策宣傳、推動精準脫貧、幫建基層組織、民生實事落實、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五方面職責,明確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實施、人居環境改善、臺賬資料完善、扶困解難等重點任務。大名縣對各工作隊保障工作經費,實行責任捆綁,不脫貧不脫鉤。(記者劉劍英 通訊員馮軍兵 馬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