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泰是邱縣新馬頭鎮波流固村人,早先是民兵,在家鄉就受抗日進步思想影響,1943年6月,年僅19歲的張恒泰參軍抗日,隸屬八路軍一二〇師賀龍部。1943年至1945年,張恒泰在三年的軍旅生涯里輾轉于冀魯豫晉四地,親歷了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
張恒泰老人講述抗戰故事。
與日軍的頑強對抗,是張恒泰記憶中最深刻的事情。打開記憶的閥門,張恒泰追憶了發生在1945年春的一場戰役。當時部隊轉移到了河南清豐、南樂一帶,準備伏擊一支日軍援軍。戰斗發生在公路上,總共有八卡車的日軍魚貫而來。
“那場戰斗真的好激烈啊,雖然是伏擊敵人,但是我們在裝備上比不上日本人,他們有重機槍,有狙擊手。我看著狙擊手在遠處打死了我們好多戰士,負責攻堅的一個排全部犧牲。我所在的一連,150人中只有30人沒有負傷。”張恒泰說。
為紀念從軍70年,2013年,這位冀魯豫軍區二十九團的老戰士親手繪制了一幅當年的行軍作戰圖,這幅作戰圖同時也記錄下了老人一生中最難忘的歲月。
張恒泰老人繪制的行軍作戰圖。
“上面的路線是我一筆一劃描出來的,我小學沒畢業,不認識多少字,圖也看不懂,就靠著腦袋里的方位把當時的行軍圖畫了下來。”張恒泰說,“為了寫地圖上的解說詞,我拿著重外孫女的字典翻著查,查一個寫一個。”那本被翻爛了的小學生用新華字典,封面上已覆蓋了厚厚的一層黑色污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張恒泰退役回到家鄉,先后從事民兵指導員、支部委員等工作。隨著年齡增長,今年94歲的張恒泰身體一直很好,精神矍鑠。只有耳朵背,只能借助助聽器來和別人正常交流。
“八一建軍節到了,我希望把抗戰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讓更多的后人將這份記憶代代相傳。”2014年以來,張恒泰不滿足于作戰圖的繪制,在村里義務辦起了紅色故事講堂,累計為縣內外上千人次講解了抗戰時的感人故事,讓人們永遠銘記那段光輝歷史。
根據張恒泰手繪作戰圖,波流固村打造的旅游景點。
張恒泰所在的波流固村,是省級文明村,隨著近年來美麗鄉村的打造,村里依照老人繪制的作戰圖,打造了紅色旅游勝地。越來越多的外地人記住了這個地方,因為無論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還是廣大黨員干部,只要到這里參觀,人們都會聽到張恒泰老人所講的故事。
“只要我身體允許,我就會一直講到底!讓中國人永遠記得曾經的浴血奮戰,銘記中國軍人挺拔偉岸的身影!”張恒泰希望,當今人們應該珍惜美好生活,直面艱難困苦,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