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走進河北邯鄲武安市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天高云淡、滿目翠綠、湖面泛金,一條條彩色步道依山而建,吸引一些游人漫步騎行或結伴野營。
圖為騎行愛好者在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內騎行。新華社記者趙鴻宇 攝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里幾年前曾是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區。記者了解到,武安礦產資源開發歷史長,高強度的礦業開發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地貌景觀破壞、大氣環境污染等問題。
武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王旭東說,近年來,武安陸續投資8.5億元,將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生態環境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持之以恒推進。
淑村鎮曾是武安市原材料主要供應地之一,過去鎮內有7個大型采石場,治理后這里打造了12處景觀節點,成了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生態環境的轉變,讓穆新紅這個之前經營采石場的企業家從開山人變成了養山人,采礦證到期后,她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對原有礦區及周邊進行生態修復治理,轉型做生態農業。“目前公司已經建成的現代化養雞場,雞蛋年額2000多萬元。”邯鄲市攬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穆新紅說。
武安市淑村鎮之前的采石場如今變成了生態農場。新華社記者趙鴻宇 攝
目前,武安市礦山生態修復治理3.5萬畝,恢復農用地4000余畝,還建成了一些湖泊景觀,生態環境建設初顯成效。
“曾經的傷疤變成了如今的氧吧。”康二城鎮興盛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根立說,村里之前緊鄰的礦山經過治理重現綠水青山,吸引了不少游客,不少村民順勢發展起了民宿、農家樂,旅游旺季的節假日基本需要提前預定。
同時,武安根據相關政策,在礦山治理后相對平整的土地上種植農作物,有助修復生態、改善環境。武安市礦山鎮惠蘭村村民張勇說,以前種地,玉米葉片上經常有灰,附近河流也被污染,根本不能用來澆地,現在不僅種植面積擴大,還告別了“望天收”,預計今年玉米每畝產量在500公斤左右,比前些年高100公斤。
不僅如此,武安廢棄礦山上還崛起了光伏發電、實景劇演出等業態。王旭東說,通過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一座座廢棄礦山變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土地資源得以有效再利用,讓武安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