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道,1991年4月,日本殘障者摔跤組織“DOGLEGS”成立。當時,選手矢野慎太郎21歲,北島行德25歲,恰逢職業摔跤盛行的時代。
據報道,環繞摔跤場的并不永遠是溫情的聲援,如果比賽的表現太慫,也會迎來滿場的噓聲??墒?,慎太郎反而很高興。
過去在學校時,無論唱歌或戲劇的匯報表演中,即便表現不盡如人意,收獲的也總是掌聲。但他卻并不喜歡這種好像被同情一樣的感覺。相反,在摔跤場上,沒有會將目光從自己身上移開。
一場場的比賽摔下來,他開始渴望與健全的人交手。于是指名一直在身邊的北島應戰。其實,始終貫徹站在后臺方針的北島也開始思考:“只有我一個人在邊上旁觀,這樣合適嗎?”
每次,2人的對陣都異常激烈。而勝利一方永遠是北島。“真心在和殘障人士決斗的我,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啊。”每逢比賽,北島總忍不住嫌棄自己。然而,慎太郎卻迎了上來。從那之后,北島下定決心“我也要盡最大的努力”。
這種認真的較量被刊載在職業摔跤雜志及亞文化類雜志上。從志愿者中心會議室開始的挑戰,自第3年起遷移至小劇場,之后決斗舞臺又邁入了可容納300人的大場地。
如今,依然單身的慎太郎一邊在醫院兼職清潔工作,一邊在拳擊訓練場鍛煉。北島于5年前走下賽場成為職業作家,同時繼續擔任“DOGLEGS”的負責人。他覺得“身體健全者和殘障人士,終究還是不同的。”
賽場上,確立了拉平雙方差異的規則。例如,健全選手不能使用的技能最多被控制在3項以內,又如,與下半身無法動彈的選手比賽時、需將雙腳捆縛,等等。
盡管如此,健全選手依舊不可能與殘障選手抱有相同的心情。不過,如果真心對決,也會變得愿意去理解對方的想法。所以,慎太郎也希望大家在觀賽的同時,都能有所思考。
“如果大家都能像這樣思考一番,那么身體健全者與殘障人士之間的距離將變得更近”——這是北島所探尋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