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記者前往簡陽草池鎮三魚村探訪這座石獅,可惜它也難逃不文明之手,鼻孔上方被人刻上了字。
怒
遭遇不文明之手
石獅鼻頭被人“簽名”
汽車下了高速公路,越往前開路就越窄,七繞八繞來到村里的小河邊,就無法再繼續向前了。而河對岸,幾位村民正參觀完獅子回家。“獅子在那邊都要200年了。”一位村民說,他是因為女兒早上跟他說“獅子上報紙了”,他才想著“過來看看”。“這里也就附近幾個村曉得,平時大家忙到種莊稼,沒得時間過來。”
記者走進一看,石獅通身斜紋,偏紅的砂巖,局部泛著青色。皺著的眉頭、鼓起的“二筒”、花邊狀的嘴唇……圓滾滾的石獅子盡管“養在深山人未識”,但仍難逃不文明之手,在鼻孔上方,記者發現了“成敏”二字的刻痕,從溝壑來看,這兩個字已經存在多時。
我省今年7月已經提請審議的《四川省世界遺產保護條例(修訂草案)》,明確了在文物古跡、人文景觀或者設施上刻劃、涂污的,要“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請大家管住自己的手吧!
贊
義務守候26年
87歲的他最了解石獅
石獅背后的保全寺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正在參觀。由于外婆住在三魚村,她每次回來都要到寺廟里拜一拜。因為在網上看到了關于石獅的新聞,她特意在獅子前拍了張照片,“以前我們不怎么關注獅子,大家都是來寺廟的。”
最了解這個“人跡罕至”的石獅的,是87歲的毛鐘山。一輩子都在三魚村的他,從1989年“汪家山石刻”成為簡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后,就開始義務看守這里。他說小時候,寺廟是瓦房,上世紀60年代被拆了。后來村里人湊了錢,又修起了幾間房屋。
“以前旁邊就是村小,怕小娃娃來偷東西,所以要關門。”為了保護文物,毛鐘山的守護風雨無阻。每天早上,他就來打開兩間房屋的門鎖,下午關閉。一整天時間,也就附近生產隊的人來看看,“十根手指頭都數得過來”。農歷初一和十五,是這里最“熱鬧”的時候,不過香火也并不旺盛,也就20多人來燒燒香。石獅火了之后,“來的早就不止20多人了。”
考古專家:石獅隨佛教而興起將被轉移保護
石獅究竟出自哪個年代?在最新版的縣志中并無明確記載,倒是“汪家山石刻及摩崖造像”,是清道光4年竣工,屬于“大型石刻造像”??脊湃藛T根據石獅的風格和雕刻手法,推論它也是清代時期的產物。
獅子不同于大象、犀牛,中國不是其“原產地”。我國關于獅子的明確記載,在《后漢書·章帝紀》中,公元87年“是歲,西域長史班超擊莎車,大破之。月氏國(今伊朗)遣使獻扶拔、師子。”這兩種遠道而來的動物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到了1590年的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已經提到獅子是“百獸長”了。
獅子地位趕超老虎,得益于漢代佛教傳入中國,作為神靈之獸,石獅最早出現在帝王貴胄的陵墓前。到了唐宋時期,石獅走向民間,成為了守衛大門的神獸。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所所長姚軍說,針對這座“保守估計在60-70噸”的石獅,他們還將研究專項方案,轉移并保護??梢灶A見的是,這個工作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開展。“和天府廣場的石犀一樣,肯定要借助大型起重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