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就半夜床前磨刀
律師:八成以上離婚案都存在家庭冷暴力 保留證據是關鍵
本報訊(記者孫海穎)哈爾濱的吳先生剛剛與妻子結束了十年的婚姻,拿著離婚判決書,想起每天半夜再也聽不到妻子的磨刀聲,吳先生心里有幾分釋然。一年多前,他和妻子開始“冷戰”,中間經歷妻子各種精神折磨,最慘痛的就是每天半夜的磨刀聲,吳先生最終不得已到法院起訴離婚。黑龍江林大人文律師事務所趙麗敏 律師向記者表示,家庭冷暴力目前在80%以上的離婚案件中都有出現,雖然不是面對拳打腳踢,但是它給人造成的傷害非常大。趙律師介紹了兩起相關案例。
疑老公出軌 老婆剪照片用針扎被子
2015年初,做銷售工作的吳先生回家晚了,而且喝了酒。妻子在他的手機里發現其與一名女客戶經理的聊天記錄,發現兩人經常聯系,懷疑老公與對方有“曖昧”關系。酒醒后,吳先生承認最近與這名女經理來往密切,但只是出于業務需要。對此,做教師的妻子表示不能理解,此后,她每天都要監視吳先生的行蹤,如果吳先生下班不能按時回家,每半小時就要拍一次視頻匯報所在位置。最初,吳先生還能配合,直到一個月后他又一次喝醉,沒按時發視頻,兩人為此大吵一架,進入 “冷戰期”。
從此,妻子一反常態,對老公的行蹤再不過問。吳先生又一次晚歸后,半夜他剛睡著,就聽到金屬的摩擦聲,睜開眼睛,發現妻子就坐在他跟前的椅子上,點著臺燈,拿著菜刀和磨刀石正在磨刀。吳先生嚇得從床上跳起來,問妻子要干嘛,妻子冷冷地說:“沒啥,買了只沒良心的鴨,睡不著覺,磨磨刀,明天殺了它!”吳先 生頓時沒了睡意。沒過幾天,吳先生又一次應酬回家晚,妻子又在其床前磨刀,口中還念著“負心漢”之類的話,吳先生又半宿沒敢睡。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年多,只要吳先生不按時回家,或者接到女子電話,妻子就會半夜在床頭磨刀,或者用剪子剪照片,再不就用針扎被子。吵架、找家人勸說……妻 子就是不理睬,吳先生提出離婚,妻子也不同意。其間,吳先生兩次上法院起訴要求判決離婚,都因離婚理由不充分、感情未破裂為由被駁回。2016年3月,吳先生痛苦地向法官講述了自己半夜聽磨刀聲的經歷,并表示對于妻子的疑心和限制自己已無法忍受,堅決要離婚。最終,法院判決兩人離婚,雙方平分夫妻共有財 產。
被婆婆老公罵“笨蛋” 媳婦產后抑郁要跳樓
哈市26歲的小敏從事財會工作,丈夫是一家國企的普通員工,因公公早逝,小敏結婚后就與婆婆同住,三口人相處還算融洽。
2015年末,小敏生了寶寶。由于剛當媽媽,加上產后身體虛弱,她在照顧孩子方面顯得措手不及,而婆婆卻不同意讓兒子插手。由于婆婆的育兒觀念與小敏不 同,比如給孩子蓋厚被,堅持不用尿不濕,讓小敏喝濃湯下奶……只要意見不合,婆婆不是冷眼相對,就是破口大罵,小敏每天都處于非常焦慮和極度抑郁中,只能 暗自流淚。有一次,婆婆又端來一大碗又咸又油的豬爪湯,逼小敏全部喝完,小敏喝不下惡心得吐了,婆婆就罵她沒用,連孩子都不會養等。小敏忍不住摔了碗,與 婆婆大吵一架。丈夫回家后,不但沒有平息婆媳矛盾,反而責怪小敏不懂事。小敏和父母哭訴,誰料第二天婆婆又和小敏媽在電話里吵起來。當晚,小敏被丈夫和婆 婆指責和娘家人多嘴,小敏覺得委屈,抱起未滿月的孩子沖到窗口,發了瘋似的要跳樓,婆婆和丈夫這才停止辱罵。
第二天,趁丈夫上班,婆婆去買菜,小敏抱著孩子回了娘家。婆婆和丈夫追來,當著小敏父母面又罵小敏笨、沒家教,雙方父母打到一起,小敏表示要離婚,強勢的 婆婆當場同意,但是孩子要帶回去。在法庭上,為了爭孩子的撫養權,雙方父母當庭互相辱罵。鑒于夫妻雙方均同意離婚,僅對孩子撫養問題有爭議,因此法院判決 離婚。孩子因處于哺乳期,由母親小敏撫養。
律師說法:
錄音、錄像、親屬證言等均可作為證據
據趙麗敏介紹,根據3月1日新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規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不予理睬等 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根據此法,精神暴力行為也屬于家庭暴力法的調整范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冷暴力”。這種行為更多的是通過暗示威脅、語言 攻擊、經濟和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達到用精神折磨摧殘對方的目的,較之毆打等暴力行為更為隱秘,短期內在外表上沒有痕跡,又因為發生在家庭內部,所以很難 被發現和舉證。而且精神暴力行為多發生在知識層次高、性格內斂的家庭,所以更不易察覺。
來源:生活報
據了解,精神暴力行為在80%以上的離婚案件中都有出現,其中涉及精神暴力的案件中90%以上家庭存在舉證難問題,大部分家庭最多只是將精神暴力行為作為離婚的理由,或者感情破裂的證據,也幾乎沒有當事人以精神暴力為由提出賠償請求。
律師表示,對于精神暴力,家庭成員要勇于說“不”。根據新法規定,只要具有有效的精神暴力摧殘證據,法院、社區、婦聯以及派出所等社會法律機構,就有義務 提供相關的幫助,被害人可以通過錄音、錄像、出警記錄的方式保留辱罵、恐嚇證據,或者通過親屬證言、調解的過程作為人證,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或者向社區、派出所求救,以此禁止精神摧殘的行為,相關組織也有義務協助執行保護令措施,保護當事人精神和身體不受摧殘。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