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app-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
您好 ,歡迎您來到邯鄲之窗! 
?資訊 視頻 文化 科技 體育 娛樂 旅游 原創 財經 美食 分類 人才招聘 汽車 財經 建材家居 房產 返回首頁

百名刑警異地助學18年:共捐款30多萬資助30余人

來源:澎湃新聞編輯:保存2017-10-21 12:59:35
分享:

  原標題:廣州百名刑警異地助學18年:累計捐款30多萬資助30余人

  “這次給你們寫信的目的,是想跟你們分享一個好消息: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現在我已考研成功,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這是一封特殊的來信,寄信人是蘇天,本科就讀于惠州學院物理學專業,今年如愿考入華中科技大學讀研。

  進入名校讀研,蘇天和家人都很開心,同時覺得應該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另一群人:廣州市公安局海珠區分局刑警大隊(以下簡稱“海珠刑警大隊”)。

  10月17日,蘇天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年7月寄出這封信,是因為海珠刑警大隊自2010年開始就一直資助其讀書,每年4000-4500元不等;最讓他深刻的是,兩年前的暑假,他有點不自信,猶豫是否考研,海珠刑警大隊代表來家里看望時,鼓勵了他。

  蘇天出生在廣東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連南縣”)一個貧困家庭,父親警察,母親是退休工人,五口之家依靠父親一人的工資。2010年,父親多年的糖尿病惡化,出現腎衰竭,東拼西湊借錢做了腎臟移植手術,蘇天的學費成為難題,而恰在此時,來自海珠刑警大隊的愛心捐款被送到了蘇天的手里。

  自2000年至今,海珠刑警大隊每年自發捐款,幫助連南家庭困難民警,解決其子女學費問題。據統計,海珠刑警大隊累計捐款30多萬元,先后資助30余名孩子,其中11人讀了大學。

  海珠刑警大隊大隊長廖煌彬表示,18年來,該刑警大隊已換多任領導,但捐款助學的愛心形式卻一直延續著,他們將繼續傳承下去。

  2003年,受資助孩子在廣州游玩時參觀中大校園。本文圖片均來自 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攝

  一個中隊負責一個孩子

  1999年,袁富強是海珠刑警大隊隊長,他稱開始這項捐款助學是“偶然”。

  連南縣位于廣東北部,距離廣州市區200多公里,是瑤族的重要居住區,經濟相對落后。袁富強說,1999年夏,有刑警去連南核查線索,發現當地生活條件艱苦,有的派出所連車輛都沒有,民警靠騎自行車上班,且收入微薄,不少民警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其子女面臨輟學危險。

  “我們的刑警當場給了一點錢,在和連南公安交流中,發現這種困難的警察家庭還有很多。”袁富強表示,出差回來后,辦案刑警向刑警大隊反映了這個情況,這引起了整個刑警大隊的重視。

  經與連南縣公安局溝通,海珠刑警大隊決定資助7個孩子。7個孩子來自4個警察家庭,均是父親從警,或因公犧牲,或因病去世。如唐浪13歲,其妹妹11歲,父親在鎮派出所工作,1998年因病去世,一家人靠爺爺微薄的退休工資為生;李樂8歲,父親是連南交警,因公犧牲;李金11歲,其姐姐10歲,父親在連南某鎮交警中隊工作,1997年因病去世;鄧石5歲,其哥哥13歲,父親原是連南某派出所領導,因公殉職。

  袁富強說,當時,海珠刑警大隊共有7個中隊,60多位民警,一起開了個會,一致認為不能讓孩子們失學,于是一個中隊負責一個孩子,會上大家自發掏錢,全是10元、20元的散錢,籌到了6000多元。海珠刑警大隊多位民警回憶說,當年,他們的每月工資不足1000元。

  2000年暑假,趕在開學之前,這筆錢送到了7個孩子手里。袁富強帶隊給孩子們送學費,被資助家庭的困難讓他至今印象深刻。

  袁富強透露說,當時,廣州去連南未通高速,要走6-7個小時,很晚才到連南縣公安局,吃晚飯時有幾個孩子過來,他們當場把錢給了他們;第二天還要去兩家,都在山區,道路難行,其中包括唐浪家,唐浪和妹妹靠爺爺的退休工資為生,家里非常困難,“連幾個裝水招待客人的杯子都沒有,家徒四壁”。

  對于這次捐助,李金后來在信件中寫道,“當你們把學習用品發給我的時候,我激動得眼淚快掉下來,但我忍住了……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你們對我期望”。

  袁富強表示,最初,他們并未考慮太長遠,就想著不能讓孩子們輟學,第一年捐了6000多元,整個刑警大隊都積極參與,大家感覺可以承受。

  劉曉芳是海珠刑警大隊原內勤中隊中隊長,她告訴澎湃新聞,海珠刑警大隊共7個中隊,剛好一個中隊負責一個孩子,每年快到開學時,不用催也不用動員,大家自發捐款,然后統一給孩子們送去。

  孩子們寫給海珠刑警大隊的信

  “鄉里娃入城”

  “‘我們的孩子到了沒?’……就像要見到久違的親人一樣,內心的激動難以掩飾。孩子們終于出現在門口了,也許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場面,都顯得很拘謹,靜靜地坐下、一言不發。刑警們微笑著打量這些孩子,互相小聲地詢問:‘這個是你們中隊資助的那些孩子吧?’”2003年8月,7個孩子被海珠刑警大隊接來廣州游玩,羊城晚報曾在新聞報道《山里娃穿著靚衫游珠江》這樣寫道。

  對此,袁富強說,考慮到很多民警和孩子未曾謀面,孩子們也想到廣州玩玩,見見世面,于是就和連南公安策劃了這次廣州游。

  簡短的歡迎會上,海珠刑警大隊把大家捐的 6.7萬元發給孩子,這是他們下一年的學費,然后每個孩子就被所負責的中隊領走。

  劉曉芳和孩子們交流較多,曾為這次廣州游忙前忙后,對諸多細節仍記憶猶新。劉曉芳說,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來廣州,由連南縣公安局帶隊、家屬陪同,一起坐面包車過來。

  廣州游為期兩天,行程安排得很滿。“送學習用品,回中隊吃飯,逛街買衣服、參觀中大校園,吃肯德基,珠江夜游……”劉曉芳回憶稱,當時,8歲的鄧石提出想看飛機,他們還特意去了白云機場。

  對于這項助學活動,劉曉芳的理解是,不僅要在金錢給予幫扶,更重要的是讓這些困難家庭、這些孩子知道,還很有人在關心他們,因而雙方還經常通過信件、電話等形式交流。

  廣州游結束后,鄧石曾給海珠刑警大隊寫了兩封信:“真的我做夢沒想到這次(能)來到廣州,嘩!看見高樓大廈,很大的飛機、輪船,長長的地鐵等等。。。。。。我回到家,鄰居們問我,看我穿了很漂亮的衣服,(這是)警察叔叔、阿姨給我買的。”

  鄧石還在信中反問:“做夢都沒想到,這次來到廣州,看見很大的飛機、輪船、長長的地鐵……我以后能來廣州,(能)來到你們海珠公安局嗎?”

  時隔14年,李金對這次廣州游印象深刻,他形容是“鄉里娃入城”。

  “第一次去好緊張,不過刑警隊的叔叔、阿姨對我們很好,帶我們去玩,帶我們吃東西。(我們)很興奮很開心。(這是我們)第一次去大城市,參觀了當時的海珠刑警隊,還游了珠江。”

  李金回憶說,1997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沒有工作,便到父親的單位當臨時工,每月300元,他和姐姐都在小學,生活非常拮據,他和姐姐差點讀不成書,因為海珠刑警的資助,他和姐姐得以完成學業。

  目前,李金的姐姐在當地農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他也如愿考上警察。

  “我從小就說要當兵,要像爸爸一樣做警察。而在我們家庭陷入困境的時候,也是警察叔叔伸手幫了我們,所以我對警察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李金說。

  孩子們寫的信

  會一直傳承下去

  2012年,海珠刑警大隊開了一次大會,回憶過去的助學經歷,并發布了連南助學活動倡議書。倡議書寫道,“目前,我們資助過的孩子中,已有五人完成學業開始獨立謀生,其中一個還在備考連南當地公務員,準備加入警隊回報社會。”

  海珠刑警大隊大隊長廖煌彬表示,這次的倡議活動反響很好,大家現場踴躍捐款,籌到3萬-4萬元,后面都給了孩子們。

  廖煌彬說,18年來,該刑警大隊已換多任領導,但捐款助學的愛心形式卻一直延續著,他們也將繼續傳承下去。資助的孩子完成學業了,新的資助對象會重新挑選出;新加入的刑警,聽了連南助學活動后,也都會自發加入其中。

  據統計,18年來,海珠刑警大隊根據孩子實際需要捐款,已自發累計捐款30多萬元,資助貧困孩子30余人,持續有跟蹤的有11名學生讀大學(其中兩名本科生),中專生1名,在讀研究生1名。

  2013年,海珠刑警大隊因此獲評全國公安系統學雷鋒活動“成績突出集體”。

  海珠刑警大隊教導員沈劍文表示,根據新情況、新變化,他們也在考慮適當調整助學模式,如自今年開始,首次將資助對象擴大至困難輔警。

  37歲的唐占肚貴是連南瑤族人,初中畢業后曾外出打工,父親去世后回到連南。三年前,唐占肚貴成為一名輔警,每月工資拿到手2100元,他妻子沒有工作,租了五分田地種。

  唐占肚貴有兩個小孩,大的10歲,小的7歲,都在縣城讀書。唐占肚貴說,一家四口人在縣城租房,靠他一人的工資,生活確實困難。

  上個月,唐占肚貴拿到了來自海珠刑警大隊的愛心捐款,一共2000元。妻子生病住院,唐占肚貴就和兩個孩子商量:先把錢給媽媽看病。

  連南縣公安局政工室主任羅志軍告訴澎湃新聞,他負責對接這項助學活動已有7年,主要了解掌控困難民警情況,再將愛心捐款轉交,每年資助4-5人,最多是7人,其中包括上高中的、讀大學的。

  據羅志軍介紹,現在的標準是高中階段起,每人2000-3000元,大專大學在3000元以上,比較困難的有4000-5000元。

  羅志軍說,錢雖不多,但幫困難民警解決了大困難,也傳播了一份正能量,“受資助的民警子女有的已走向社會,他們也以感恩之心回報社會”。

  (應受訪者要求,蘇天、唐浪、李金、李樂、鄧石為化名)

關閉
關閉
資訊 視頻 文化 科技 體育 娛樂 旅游 原創 財經 美食 分類 人才招聘 汽車 建材家居 房產 返回首頁 視頻

地址:邯鄲市水院北路甲23號 客服熱線:400-707-4888 經營許可證:030030號
邯鄲之窗  m.bm-sj.com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在線交流
文明辦網文明上網舉報電話:010-82615762 通信管理局ICP證:冀B2-20080045 冀ICP備12015509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