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由重到優
10月9日,復興區賽朗電子科技美的家電配套制造等9個項目開工,總投資43.7億元,涵蓋了現代物流、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多領域,將為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
因鋼而興,也曾為鋼所困。復興區“一鋼獨大”的產業結構,一度讓其GDP在邯鄲市占比達十分之一以上,但過度依賴鋼鐵及相關產業也帶來市場抗風險能力弱、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位于戶村鎮的縱橫鋼鐵、裕泰化工等重化工企業相繼關停后,戶村鎮年稅收從20多億元銳減到2億多元,整個復興區更是雪上加霜。
沒有傷筋動骨,何來脫胎換骨?
2017年以來,復興區壯士斷腕淘汰落后產能,累計壓減鋼鐵產能477萬噸、煤炭焦炭產能317萬噸、火電產能5.1萬千瓦;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861家,通過定期“回頭看”確保徹底清零;拆除各類違章建筑和違法占地7000余處、300萬余平方米,騰退土地1.5萬余畝。
“清理閑散、低效用地釋放了發展空間,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入駐園區,加快了新舊動能轉換。”復興區區長李少鋒說,復興區聚焦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實施精準招商,“騰籠換鳥”吸引優質項目落戶。
園區是項目聚集發展主平臺,2017年9月,復興經濟開發區獲批省級開發區,短短3年,就從一片荒野初步變成規劃科學、配套完善、產業發達、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去年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達240億元,完成稅收11.6億元。隨著礦山生態修復及新型建材產業園日前獲批,復興區將形成“一體兩翼、雙輪驅動”發展格局。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行政審批改革,清理規范涉企事項,編制“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審批服務事項429項,審批總時長壓縮近70%,所有事項全部納入“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開展“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2019年市場監管工作榮獲全國先進。目前全區市場主體總量達31968戶,同比增長7.06%。
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實施重大項目“四色管理”法和“五個一”推進機制,全面實行首接首詢負責制、“兩個零接觸”等舉措,推動海爾日日順、唯品會、美菜網等知名企業落戶,圍繞主導產業強化項目儲備,形成了項目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的態勢。今年共安排區級以上重點項目63個,總投資728.33億元,其中中恒天汽車裝備、鋼鐵智慧物流港等省市重點項目14個。
隨著一批批優質項目投產達效,復興區產業結構悄然生變: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16年的0.32:71.73:27.95,調整為2019年的0.27:58.05:41.68,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了13.7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