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事項進廳,實現一件事一次辦。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耕細作“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努力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設置“一窗辦”。對政務大廳進行標準化改造和智慧化建設,在大廳設置企業開辦專區、工程項目審批改革專區、綜合受理區、自助服務區4個專區。設立咨詢幫辦窗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跨區通辦窗口、統一出證窗口4個綜合窗口,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模式;實行“專區辦”。過去辦理營業執照需要到稅務、社保不同的窗口兩頭跑,現在只需到專區綜合受理窗口,就能直接辦理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申領發票等業務,由企業根據經營需要,選擇所辦事項,實行一窗(人)受理、一次服務到位,辦理時間壓縮到半天以內;深化“一次辦”。通過整合事項、優化流程、精簡材料、壓縮時限、部門聯動等舉措,從企業和群眾關注度高、辦件量大的情形入手,開通“我要開餐廳”“我要開商店”“我要開超市”等40項“一件事”服務套餐,目前已辦理“一件事”服務套餐1500余件,讓群眾真正享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
堅持服務下沉,實現項目快速落地。全力為項目審批“導航”、指引“路徑”、疏通“梗阻”。建立投資項目“幫代辦”隊伍。對企業實行“一對一”“點對點”“一企一策”精準服務,對項目手續辦理情況實時跟進,對接上級部門全程幫辦代辦。如宏貫路橋軌道項目,代辦員上門為其辦完了項目立項、環評和排污等全流程手續,比規定時間提速20%。目前已為轄區23個項目的行政審批手續實行了幫代辦;改變審批方式。采用并聯審批、容缺后補等審批方式,改變了以往受理材料不齊全不能辦理手續的固有模式,實現了從傳統辦理模式向“邊受理邊完善材料”的轉變。材料準備與審批同時推進模式,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特事特辦”的實惠;開通云上審批。開通項目“云評審綠色通道,采用“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專家評審會,解決了參會人員因特殊原因無法集中到場問題,同時采取電話、網絡、共享郵箱等多種業務輔導方式,為企業個性化、精細化和精準化服務,解決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堅持改革賦能,實現高頻事就近辦。建立健全省、市、區、鄉、村五級政務服務大廳標準化體系,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更高效、更溫馨。推進“智慧+平臺”建設。“一網通辦”系統事項完成標準規范梳理,數據與省一體化平臺實現共享和對接。目前全區42個部門共有1329項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為100%,行政許可、公共服務全流程網辦率100%,11個鄉鎮街道和112個村(社區)2748項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100%,累計辦件量突破59萬件,切實提高了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圍繞民生需求發力。為落實省、市29項民生工程,持續提升轄區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復興區在政務大廳、鄉鎮街道、經濟產業園、工行、農行等20個網點,全面推動自助終端的布設,推進公安、稅務、人社、醫保等108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接入,滿足企業群眾對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自助辦”的需求,進一步拓寬了群眾辦事渠道;審批窗口“跨區通辦”。將省級政務服務“就近辦”事項納入“跨區通辦窗口”,按照《省級政務服務“就近辦”事項目錄》,梳理28個主項業務(68項業務),涉及教育、司法、人社、交通等10個省級行業部門,確定為“就近辦”事項,把“最多跑一次”升級為“就近跑一次”,最大限度地降低群眾辦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