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是綠色品牌,河北展品奪人眼球
“你們的紅棗口感好,品質不錯,我們想訂點兒貨。”10月25日,交易會開幕不到半小時,參展的唐縣幾丁質紅棗專業合作社經理盧彥鴿已經接到了兩筆訂單。
第二筆訂單來自山東鄒平的一個客商,他告訴記者:“我看中的不僅是紅棗本身的質量,還因為他們有國家發明專利和綠色食品證書,消費者認可度高。”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安全、健康食品的認同度逐漸提高,綠色農產品品牌成為農產品闖市場的“利器”。農交會上,唐縣殼素紅紅棗、遷西張大胡子板栗、玉田包尖白菜、邯鄲趙都雪梨、故城三豆……河北省一批新興的綠色品牌農產品一亮相,便受到與會中外客商的青睞。
“沒想到綠色品牌市場潛力這樣大,連我們帶來的展品都被搶購光了。”邯鄲縣趙都鮮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立平介紹,他們合作社在河北省是較早生產綠色果品的,但最初幾年,在市場上少人問津,也賣不上好價錢,如今產品有了綠色食品認證,還注冊了“趙都”商標,在農交會上不到半天時間,已和上海、汕頭的2家企業簽訂了購貨合同。
在農交會河北展區,記者發現,河北省的許多農產品都有綠色食品認證證書。“這是我們今年參加農交會產品的最大特點。”省農業廳市場處處長宋富勝介紹,河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或企業有許多農產品都注冊了綠色食品商標,但宣傳力度不夠,養在深閨人未識,今年想借助農交會平臺,把我們的產品吆喝出去。今年參展的農產品70%是綠色品牌農產品,有的還是有機產品,從參展效果看,消費者認可度很高。
擦亮綠色品牌,走產業化經營之路
農交會上,河北省的綠色品牌農產品亮點頻現,成為采購商關注的焦點,但無論是和客商的需求相比,還是和其他先進省份比較,記者都發現了差距。
邯鄲縣趙都鮮果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趙都牌雪花梨,因其入口綿、甘甜、渣少受到客商青睞,但因其規模太小,20畝的種植面積,60噸的年產量,致使與一家大型超市的訂單失之交臂,只能和廣東汕頭的一家小型超市簽訂了購銷協議。
無獨有偶。大城縣康達黑小麥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綠色黑小麥,深受客商歡迎,也因只有3000畝的種植面積,令一些客商望“麥”興嘆。合作社負責人王更發深受觸動,打算今后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種植規模。
“截止到今年年初,河北省有425家企業或合作社申請了綠色食品標識,全省有綠色品牌農產品1416個品種,但年產量和生產規模都比較小,僅占食物商品量市場份額的5%左右,無法滿足日益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其市場影響力和滲透力難以發揮。”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連燕輝告訴記者,“雖然綠色品牌農產品在市場上被消費者‘叫好’,但是,目前河北省綠色品牌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和合作社多是小規模生產,更未形成品牌效應。”
讓“叫好”的綠色品牌農產品“賣好”,河北省不僅存在著生產基地規模小,市場占有率、影響力弱等問題,在產品深加工上也略顯遜色。
唐縣幾丁質紅棗專業合社生產的甲殼素紅棗,因注入了擁有專利技術的甲殼素,在農交會上備受客商垂青,但是,他們展示銷售的只有天然干棗。在河南展區,記者卻看到了“好想你”品牌10個系列的幾十個單品,干棗、棗片、棗飲品、棗茶、棗糕、棗泥、棗粉……應有盡有。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經理告訴記者,“我們企業不僅重視綠色食品的生產規模,也舍得在深加工上下大氣力,這不僅拉長了產業鏈條,還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價格最高的棗粉一斤能賣到300元。深加工產品的推出,也進一步拓寬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我們是第一次參加農交會,希望借這個平臺探探路,一方面展示產品、積累客戶,拓寬市場銷路,另一方面接觸業內先進的企業及產品,學習省外先進經驗,看看人家在產業化深加工方面是怎么做的,借鑒他山之石提升自己。”盧彥鴿告訴記者,回去后他們也要對產品進行深加工。
針對河北省的綠色品牌農產品“叫好”“賣不好”現象,農業專家認為,綠色品牌農產品是開拓市場的金字招牌,擦亮這個金字招牌的最好辦法,就是要搞好品牌農業建設,實現產業化經營。也就是說,要通過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擴大綠色農產品種植規模,通過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記者趙紅梅
[河北新聞]10月28日,為期4天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青島落下帷幕。農交會上,河北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