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頒布的
《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
(以下簡稱《辦法》),
將自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
中小學在職教師
參與學科類校外培訓的,
將依法從重處罰。
《辦法》提出了校外培訓行政處罰總體要求。規定適用對象為面向社會招收3周歲以上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違法開展校外培訓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要求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引導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共同抵制校外培訓違法行為,營造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
《辦法》明確實施機關,劃定管轄權限。規定校外培訓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訓主管部門依法按照行政處罰權限實施,分別對線下、線上校外培訓的管轄作出規定。同時,根據中央《“雙減”意見》精神,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查處校外培訓違法行為。
《辦法》明確違法情形,規定法律責任。依據行政處罰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上位法和規章立法權限,明確擅自舉辦校外培訓機構,擅自開展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擅自舉辦社會性競賽,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培訓活動等違法情形及法律責任。
《辦法》明確處罰程序,提升執法水平。注重與行政處罰法等上位法的銜接,結合校外培訓執法實際,明確立案結案標準、調查職權、聽證告知情形、違法所得認定標準等,著力規范校外培訓執法行為。
《辦法》要求,校外培訓主管部門要建立執法監督制度,壓緊壓實執法責任,保障校外培訓執法取得實效。要求建立掛牌督辦機制、公開通報機制、統計報告機制、責任追究機制,既強化對處罰過程中濫用、超越職權等違法行為的監督,又督促執法機關積極履行職責,依法嚴查校外培訓違法行為,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久久為功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見效。
《辦法》明確
依法從重處罰的情形如下
↓↓↓
第十六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依法從重處罰:
(一)實施校外培訓違法行為被處理后兩年內再次實施校外培訓違法行為的;
(二)危害后果嚴重,造成嚴重惡劣社會影響的;
(三)同時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措施的;
(四)偽造、涂改或者轉移、銷毀證據的;
(五)拒絕、阻礙或者以暴力威脅行政執法人員執法的;
(六)屬于中小學在職教師且培訓內容為學科類校外培訓的;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其他應當從重處罰的。
《辦法》對違法行為
和法律責任進行了明確
↓↓↓
第十七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經審批開展校外培訓,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擅自舉辦校外培訓機構,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校外培訓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公安、民政或者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責令停止舉辦、退還所收費用,并對舉辦者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一)線下培訓有專門的培訓場所,線上培訓有特定的網站或者應用程序;
(二)有2名以上培訓從業人員;
(三)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分工。
第十八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相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尚不符合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條件,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訓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退還所收費用,予以警告或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一)通過即時通訊、網絡會議、直播平臺等方式有償開展校外培訓的;
(二)利用居民樓、酒店、咖啡廳等場所有償組織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等校外培訓的;
(三)以咨詢、文化傳播、素質拓展、競賽、思維訓練、家政服務、家庭教育指導、住家教師、眾籌私教、游學、研學、冬夏令營、托管等名義有償開展校外培訓的;
(四)其他未經審批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尚不符合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條件的。
此前,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就《辦法》答記者問時表示,歡迎人民群眾如實監督舉報,可通過國務院“互聯網+督查”、教育部官網、“中國教育督導”微信公眾號及各地開通的監督舉報渠道進行投訴舉報;如涉及違法違規收退費等經濟糾紛問題,還可通過全國12315平臺進行投訴舉報,也可向當地消協組織投訴舉報,共同推動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共同維護學生及家長的合法權益。
來源:教育部網站、大眾日報、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