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手機的人,幾乎都有個微信“朋友圈”。領導干部也不例外。
今天,讓我們圍觀一下峰峰礦區區委書記牛穎建的微信“朋友圈”,看看他的“圈”里有什么人,平時在“圈”里說些啥、干些啥。
“圈”里人很多——好友上千人,多為普通群眾
“之前了解基層情況,主要是下去調研走訪或者聽同志們匯報,現在大家都用微信朋友圈了,在這里也能看到許多輿情動態,所以也就把‘陣地’逐漸往手機上轉移。”牛穎建說,每天起床后、熄燈前,工作間隙刷一刷朋友圈,已經成為習慣。
也許有人認為,區委書記的朋友圈,應該加的都是領導干部和同事。其實不然,牛穎建的朋友圈里,普通百姓為數不少,而且備受他們關注。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一席話,牛穎建感同身受。
在一次區內道路工程的現場調研中,牛穎建被拉進了“峰峰‘九路一橋’微信群”,本意是想實時了解主要道路工程的進展情況,但在今年4月份一天夜里,微信群里的一條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位名叫李永利的工程項目部人員,在群里實名反映一處市政工程沒有按技術規范要求施工,偷工減料、工程造假。
“看到這條朋友圈信息后,我立刻與李永利加為好友,詳細了解情況,并迅速于第二天組織召開了現場辦公會處置此問題,并在微觀峰峰上予以公布,對全區的干部、工程方起到了極大震懾作用。”牛穎建說,所以今年峰峰籌備旅發大會,雖然一下上馬幾十個大工程,但是所有工程的質量上都是有口皆碑。
牛穎建說,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微信,幾乎每一次走訪調研,他都會添加幾位來自基層的“好友”,“他們的朋友圈更真實,能讓我了解許多的真實資訊。”這不,前幾天峰峰的微友孫志祥就給他發來了信息分享自己的喜悅,說是收到了來自中央電視臺錄制節目的邀請;微友趙立春也在微信群里@牛穎建,對響堂生態谷的夜間亮化方案提出了個人建議……
據了解,牛穎建微信好友不下千人,幾乎遍布全區各個村、社區,包括幾十個旅發在建工程,從規劃設計、現場技術人員到項目經理,總有不少人在他的“朋友圈”。
據該區網信辦工作人員介紹,在他的倡導下,峰峰礦區已經建立了以“峰峰政務”微信群為中樞的“區、鎮、村、黨員”四級微信群矩陣和以“微觀峰峰”為龍頭集合“政、企、社、商”四類公眾號的微信矩陣,微信政務覆蓋35萬人,占峰峰總人口的70%,尤其是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覆蓋全區225個社區所有黨員的“黨員之家”微信群。
這樣算來,他的朋友圈,完全可以覆蓋峰峰353平方公里土地。
“圈”里說點啥——主要是聯系群眾、吆喝工作
牛穎建的微信之旅,是2013年開始的。起初,主要是為了方便與親戚朋友間聯絡交流。偶爾,他也會看看別人發在朋友圈里的各種文章,可漸漸地,這位曾從事過宣傳工作的區委書記發現,朋友圈也是獨一無二的“宣傳陣地”。
而這個發現卻源于一次“意外”——“一次,我隨手分享了一處美麗鄉村的照片,沒想到,朋友圈里的很多好友都在問這是哪里,隨后還把這條信息附上三個字‘別人村’轉發了出去。”這種直接而即時的互動方式,讓他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樣的宣傳有用、有效。
此后,他開始有意識地通過朋友圈來推介自己主政的這一方水土。近日,第二屆邯鄲市旅發大會日益臨近,各項工程的建設進入了掃尾階段,當天晚上,他把同事分享在微信群里的響堂水鎮夜景照片配上文字:9月22日,響堂水鎮,不見不散。“留言和點贊都數不過來,電話也接了十幾個,都是來詢問旅發具體活動安排的,想要第一時間飽覽峰峰的山水人文。”
“該干的工作干好,該說還得說,該唱也要唱。”牛穎建這樣分享自己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心得,“區里有什么工作亮點、出現了什么新鮮事物,一本正經地說,也許沒人愿意聽,可通過新聞、圖片甚至視頻的形式在朋友圈轉發,形式更輕松,而且不僅是峰峰的干部和市民能看到,天南海北關心我們區的人都能看見,而且他們的關注點在哪里、希望改善什么工作,都有直接的反饋,對我工作上的啟發不少。”
上個月,曾在邯鄲任職的邢臺市委書記王會勇,看到朋友圈里轉發的一條關于峰峰礦區全區上下緊張籌備旅發大會的信息,深受觸動,立即組織帶領邢臺市黨政領導代表團到峰峰考察,“我通過‘微觀峰峰’看到峰峰借旅發大會契機,從老工礦區到風景區的變化,很是震撼,特意實地來取取經!”這樣無心插柳的宣傳,也是朋友圈給這位區委書記的意外收獲。
他坦言,朋友圈變成了24小時的全天候“工作圈”,雖然擠占了個人的生活空間,但卻同時極大拓展了工作上的空間。
“圈”里干了啥——通過“鍵對鍵”做到“面對面”
“用了這么長時間,如果一下子沒有了微信,感覺工作少了個幫手。”說起政務微信群,牛穎建打趣地說。
2013年,他第一次用微信,就感覺這樣通訊聯絡的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就馬上開始倡導全區各個部門、鄉鎮的每位工作人員都學會使用微信,凡不涉及機密的工作,都可以嘗試通過微信協調推進。
“互聯網已經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領導干部更不能回避。”牛穎建還分享了一次微信使用經歷:盛夏傍晚,他獨自在礦區散步,看到黑龍洞群泉景區里存在野泳、盥洗衣物、傾倒生活污水的問題,馬上拍照發了峰峰政務群,“這些行為必須盡快制止?”并@了相關部門。
短短10個字,引來城管、水利、街道等部門的迅速“圍觀”,很快景區的環境大為改善,臟亂差的城市一角,立即成為了高大上的“城市客廳”。這件事要是擱以前,估計要大會小會開好幾次才能落實,如今,“隨手拍”也成了區里不少干部的習慣,大家都愿意通過微信這個平臺,監督工作落實情況,并迅速反應,將問題解決于“瞬間”。
牛穎建介紹說,當時組建峰峰第一個政務微信群的時候,他就為微信工作群的構建運轉定了目標:組織架構扁平化、全覆蓋,行政事業單位一個都不落;上傳下達無延時、最快捷,指令從上到下一秒就到達;干群交流零距離、無偏差,信息傳遞一點不粉飾;與時俱進降成本、提效能,行政時空成本一步降到底。這樣實際應用下來,成功實現了向上工作匯報、同級工作交流、向下工作傳達、聯動解決難題的“四步合一”,行政效率自然倍增。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僅通過“峰峰政務”群發布“微指令”612條,在規定時間內辦結率達95%,辦結時間比往常發文交辦至少要節省一半時間。
牛穎建專門給通過微信、朋友圈完成的工作交接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微平臺大格局、新媒體活全局,“希望大家都能善于在平常工作生活中發現問題,并通過互聯網齊心協力解決問題,以微信為平臺代表的“互聯網+政務”,對打造服務型政府功不可沒。”
在牛穎建看來,書記的朋友圈遠不如普通群眾來的豐富多彩,幾乎24小時、360度方位全是工作,但是縣區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能夠通過這樣的技術平臺可以提升行政效率,更好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他還是感覺很幸運。而且,經過這幾年的親身體會,牛穎建已經深刻體會到,“鍵對鍵”一樣可以“面對面”,只要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在網上也能走好群眾路線。(記者劉芳通訊員 何旭丹 杜王義)(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