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改造開始了,雖說現在對我來說出入不方便了,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改造以后,我所住的南大街將會越來越好。”看著南城門處道路被掀開改造,家住大名縣南大街的金振如是說道。
據悉,明清古城改造是大名縣發展文旅產業、打造旅游城市的重點工程,也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民心工程,造福子孫后代的一件大事。在廣大居民的期待和關注下,古城內管網入地改造工程經過認真規劃部署,由大名縣府城文化旅游開發公司組織實施。工程于9月8日(農歷七月十八日)正式啟動。施工順序自南向北展開,依次為南大街、府前街、道前街、西大街、北大街、東大街,工期240天。
“管網入地工程主要包括排水、供水、燃氣、暖氣的安裝改造入地和道路硬化。因工程量大,施工時間長,涉及住戶多,主要街道施工過程中需要停水、停電、停通行,這會給古城內居民的生活帶來影響和不便。工程指揮部將根據施工進展情況,及時告知停水、停電時間,盡力妥善處理相關事宜,最大限度的把影響降到最小。”大名縣府城文化旅游開發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達說到。
據了解,公元1401年,大名都指揮使吳成在艾家口水驛北重新選址建城。最初也是土城,經過明清兩個朝代數百年的不懈努力,終于筑成周長九里,四面十三門,牢固的石基磚城。每門都是有主樓、箭樓(扭頭門樓)、敵樓(觀敵瞭哨與拉吊橋之用),三樓鼎歭,成品字形,更有炮臺三十六座,易守難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大名城遠近聞名,這座城內不但有兩縣與府、道的衙門,還做過直隸(今河北省)省會,與兩次直、魯、豫三省總督府。解放初期,曾三次大的拆城,城墻磚基本拆光,唯留有基石與四個城門洞。城內眾多的清末民初老建筑保存完好,成為珍貴的文化資源。2010年,大名縣啟動城墻復建拆遷,兩年時間完成了復建工程,2014年,大名縣被批準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南大街、東大街成功申報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旅游資源豐富,并有直魯豫三省總督府、大順廣道署、大名府衙、總兵署、元城縣衙、大名縣衙、督司署署等衙署遺址。